小暑节气养生原则

时间:2017-06-29 编辑:吴健敏 手机版

  中医认为,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人体的饮食、运动应该有与此季节相对应的改变。小暑养生又需遵循什么原则?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暑节气养生原则,欢迎阅读。

小暑节气养生原则

  饮食以清淡为主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连吹来的风都是热的,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变差。小暑时节,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或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任何一种物质都要适量摄入,为了清淡不沾荤腥只会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

  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如苦瓜、芹菜等,这些苦味菜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少动多静 劳逸结合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高温天气下,人体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

  这个节气适宜、散步、郊游等活动,能起到健脾、养生、生津之效。小暑节气,既能消暑取凉,又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注意不能空腹或者饭后立即游泳,而且游泳时间不要过长,以半小时为宜,下水前要做些适当的运动热身。

  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建议大家平时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气。

  心态平和 调节情绪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小暑节气,也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那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有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如果失眠,可以在仰卧或侧卧时,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杂念后,心静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进入高温炎热的天气后,要养成不抽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优化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

  湿热重 谨防皮肤疾病

  湿热重是小暑特点,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因此要做到预防为主,以安度伏天。小暑时节,最容易长痱子,这是夏天常见的皮肤急性炎症。它是由汗毛孔阻塞引起的,多长在人的脖子、胸背和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

  平时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特别是颈部、腋下等皱褶部位。清洗后薄薄扑一层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另外,小暑节气,紫外线很强,人体皮肤又暴露在外,很容易引起皮肤损伤。“晒伤一般的表现是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外露的皮肤会感觉到灼热、瘙痒、刺痛,皮肤红肿,很快还会脱皮,有的还会有色素沉着,在皮肤上留下雀斑。”蔡玲琴说。中午是一天里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段,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或穿长袖衣服。

小暑节气养生原则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