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电视节目分析

时间:2020-08-19 13:07:35 编导制作 我要投稿

《非诚勿扰》电视节目分析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强势推出新派电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节目以“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为口号,以原生态的方式呈现男女相识相知的全过程,力求展示嘉宾的个性风采,折射社会的时代风貌。自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新科收视冠军,不断刷新收视纪录,并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与热议。然而,随着收看群体的壮大和节目本身的不断演进,节目的真实性、服务性以及其中所传递的爱情观、价值观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节目甚至面临停播整顿的风险。

《非诚勿扰》电视节目分析

  本文试以传播学的“受众本位”思想为理论基点,以节目的结构设置和互动形式为切入口,分析节目迅速蹿红的内在原因,以求进一步探索出节目的基本运作模式。

  受众本位的运作模式

  麦奎尔认为,“如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①在这种理论架构中,大众传媒被视为一种经营组织,传播活动转变为一种市场行为,传媒机构之间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而其竞争的资本便是对消费者的满足。

  1.原生态式的情境满足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适龄单身人数已达到上千万,网络上更是广泛流传着“剩斗士”、“齐天大剩”、“剩男”、“剩女”等名词,男女婚恋问题着实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非诚勿扰》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契机,顺应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处事方式,巧妙地创设一种原生态的.邂逅场景,在男女嘉宾相互了解、沟通、选择的过程中,给广大受众带来一种情境满足。

  《非诚勿扰》作为一档相亲节目,既要具备为普通男女牵线搭桥的服务性;同时,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又要有为观众提供消遣的娱乐性。因此,节目采用一种原生态的方式,展示男女嘉宾由以貌取人到决定牵手的全过程,给观众一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而男女嘉宾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价值观、性格、职业等的不同而碰撞出火花,让受众投入其中,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此外,节目还安排男嘉宾在节目开头选择一见倾心的 “心动女生”,男嘉宾亮相的过程被设计成近似闯关的形式,顺利过关的男嘉宾才有争取心仪之人的机会,这些环节的设置大大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性和娱乐性,让观众沉浸在节目的情境中,获得情绪的转化。

  2.媒介融合的传受互动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认为:“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 ——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②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非诚勿扰》运用媒介融合的方式,开设百度贴吧,并通过电视节目积极号召观众通过发帖、跟帖的形式与节目组(特别是一些备受关注的女嘉宾)展开互动,打破了电视节目与观众间荧屏内外的隔阂关系,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扭转了受众一味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局面,使网络媒体成为电视媒体的强大支撑。它为受众指出了一条明确的反馈路径,不仅便于集中获取受众对节目的看法与建议,而且也有利于及时传播节目的相关信息,打造出一个活跃、热闹的传受互动平台,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范围和受关注程度。节目中女嘉宾作为一档相亲节目的参与者,俨然成为类似“超级女声”的草根明星,不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评议,还拥有了自己的支持者,再次证明了《非诚勿扰》节目传播手段的有效性。

  传媒职能的定位偏失

  郭庆光指出:“大众传媒在拥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的同时,更大程度上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和强大的影响力,因而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非诚勿扰》过分强调电视节目的销售收益和广告收益,而轻视了媒介的义务与责任,显然在媒介职能的定位上出现了偏差,最终导致影响节目公信力的严重后果。

  1.受众市场的利益趋向

  《非诚勿扰》打着“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的旗号,将一档男女速配节目打造成了一出精彩不断的爱情舞台剧,导致节目的娱乐性与服务性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随着节目的播出,细心的观众发现,场上的24位女嘉宾中以学生和模特这两类身份居多,而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些学生均来自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其中就包括备受关注的谢佳和马伊咪。观众由此推测,《非诚勿扰》特意安排了一部分的演员,并着意将镁光灯更多地聚焦在她们身上,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也就是说,《非诚勿扰》在相亲节目的外衣伪装下,上演的却是一出精心编排的爱情舞台剧。

  在这种精心策划下,《非诚勿扰》也确实获得了理想的经营收益。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统计记录,5月16日《非诚勿扰》收视率高达4.23,超过了2005年以后“快男”、“快女”的最高收视率4.15。③《非诚勿扰》日网络搜索量(百度指数)超过22万次,是第二名节目搜索量的将近4倍。④随着《非诚勿扰》节目的持续火爆,广告价格也是一涨再涨,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价格较之前已经翻了近4倍,其中,15秒广告从之前的4万元涨到现在的14万元。⑤

  2.虚拟现实的认知培养

  《非诚勿扰》虽然是一档新派交友节目,但其重点并没有放在促成恋爱的结果上,而是着力表现男女嘉宾激烈的思想碰撞,甚至不惜采用尖锐、偏激的人身攻击,以求放大一些非主流的社会现实,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

  正如一些媒体评价的那样,“它不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甚至没打算促成任何一对男女,连装出这种态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大男大女。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

  《非诚勿扰》的节目内容常常充斥着名车、豪宅、“富二代”、有房有车等物质性名词,在潜移默化中向观众传递了物质条件在交友、婚恋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的误导信息,甚至为观众制造出一个崇尚物质主义的主观社会,对观众准确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婚恋观,正确认识社会阴暗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节目中人常常采用激烈对抗的交流形式,甚至出现明显的人身攻击,这也为受众做出了错误的示范,与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主流社会氛围相矛盾。

【《非诚勿扰》电视节目分析】相关文章:

编导电视节目分析方法09-14

编导关于电视节目分析方法09-05

编导电视节目分析技巧之电视节目片头的特点09-14

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及范文06-22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分析方法09-14

编导艺考生电视节目分析训练方法06-22

编导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及范文06-21

季播型电视节目的新媒体受众特征分析06-22

非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分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