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实战摔法介绍

时间:2020-09-04 17:25:07 搏击培训 我要投稿

散打实战摔法介绍

  散打是一门踢、打、摔与一体的激烈对抗运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进攻贴身摔

  运用对手的进攻间隙与打空贴进对手进行的一种具有较大威力的摔法技术。进攻的时候先用拳脚化解对手的一些攻势,然后运用别倒、推、勾脚和下压等摔的技术使对手重心偏离,从而倒地。

  换位抢点摔

  这是一种在攻防中,在毫无预兆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种摔法,这种时机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没有明显的迹象,要求运动员有较强做动作的意识。在双方攻防的转换过程中,一方突然变位或进攻打空,两人立刻靠近,互相变把换位,都不能找到合适的发力点,这种时机出现时,应用手抱住方的胯部,或用脚抵住腿部,使对手不便发力,对方力图摆脱不利时,应抢先脱手,抓住对手换式的时机,用顶靠、抱摔迅速发力摔倒对方。

  顺势借力摔

  在攻防中,双方接触后往往会出现搂抱、推、拉、扛、缠的斗劲较力的对抗,双方会相向用力,阻抗对方,谁也摔不倒对方。这时可以顺势借力,牵带对手,引进落空,可以使对手因发力过猛或发力不当而跌倒。在借力摔的过程中,不管是左右转还是向前推顶,都应做到顺势,让对手加大发力,然后利用步法的移动来辅助摔倒对方。

  防守还击进身摔

  这是一种还击的摔法,在对手猛攻,技术固定的时候出现的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抓住时机接触对手肢体摔倒对手的动作。如对手进行侧踹进攻,用手臂保护自己,通过步法,抓住时机用抱过背的方法摔倒对手。

  总之在各种摔法中,应抓住时机,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在步法的配合下做动作,只要时机判断准确,把位得当,步法到位,就能摔倒对手。

  散打15字要决

  1、速度快

  拳理上讲“拳似流星眼似电”, “拳打人不知”, “箭来不易躲,因其疾;拳来不易防,用其快”,进攻技术如能打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不胜防的效果。影响动作的快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力量重

  力量重,是指对踢、打、摔的力度要求。散手比赛,运动员处在你追我退,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需有一定的力度,才能有效,才能给对方一种威胁。反之,力度很小。不能给对方造成威胁。如何加大攻击方法的力度呢?除了运动员必须具备力量素质外,还要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在现有素质的条件下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行家们说:“腿腰肩臂力要聚,出手不凡力自整。”还说:“力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胁四肢躯,发到手足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这些理论充分说明了任何一个动作的发力,都是通过腰的作用点而贯至四梢的(两手和两脚),没有高度的协调性,很难使动作发力完整。一个动作只靠局部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全身协调一致。同时,在发力的一刹那,要配合呼气,屏气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使力量更加完整。

  3、力点准

  进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须准确c力点不准,不但是方法的错误,也易造成伤害。如:横踢腿,技术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小腿胫骨下端,如把力点放在脚背的趾端,则大大地减轻了动作的力度,有时还会踢伤脚趾。造成力点不准的原因:一是动作外型上的错误,如该绷脚的却放松,该勾脚的却伸直;二是腕、踩等关节部位在用力的一瞬间紧张不够;三是动作运行路线的错误,如勾踢腿时对手较远,着力点落在脚的拇指上。如此种种的错误,必须在平时训练中一丝不苟地抓好动作规格,多打移动靶和固定靶,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在实践中提高判断和运用的能力。

  4、预兆小

  所谓预兆,是指做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预兆,这是散手运动员普遍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比赛中,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手一旦抓住之后,进攻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给对手创造了反击的时机,而导致失败。动作预兆有多种表现形式:动作前有的人习惯眨眼、皱眉、咧嘴;有的人身体先往下一松再击打;有的人手、脚明显先回收再出击;有的人打拳先动步;有的人起腿前先倒换重心、上体后仰等等。克服动作预兆,首先要求练习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学一个方法都要严格要求,最初应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与监督下练习,也可面对镜子练习,以使动作正确,进而巩固定型。

  5、方法巧

  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拳谚说“四两拨千斤”,这就是用法之妙所在。散手比赛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巧取胜则技高一筹。方法的巧妙,必须与攻击对手的时机,掌握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散打实战摔法介绍】相关文章:

散打实战中的几种摔法08-26

散打摔法对抗练习方法08-22

现代散打摔法技术的技巧09-01

散打的基本摔法有哪些08-27

散打的基本技巧及摔法08-11

散打练习技巧之摔法训练08-10

自由搏击散打摔法对抗的技巧09-15

散打摔法技术的有什么技巧09-09

散打中摔法的基本技术要点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