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及内容

时间:2022-03-25 11:49:10 对外汉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及内容

  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小编来讲解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及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及内容

  1.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及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既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也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外语教学。任何学科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任务,才有独立分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独特的学科任务。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好语言。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这就与第一语言教学(常常是母语教学)区别开来。由于它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一方面要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要受到汉语教学本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又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根据以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简要归纳出几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

  (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3.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的时一定要兼顾外国学习者及其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从加强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外国汉语人才。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对外汉语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运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特点,因而比其它情况下的汉语教学更充分地显示出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有智力因素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情感因素的参与。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训练和辅导方法,加上学习者的积极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汉语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中国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从深层次上掌握汉语,发展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

  杨金成(2006:56)指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作系统的分类,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 立、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学生考试题目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分类学最早就是因考试问题而出现的)。不但教学内容、教材等都是为教学目标服 务的,而且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培养也将服从于教学目标。0这段话明确 阐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定位、目标分层、目标陈述,对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教材 编写、师资培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1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源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既与外语教学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外国学习者,所以我们的汉语教学不是母语教学,而是第二语言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目标也不是简单的交际能力,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外国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尽管五花八门,但学会用汉语进行交际是其基本目的,而其交际过程又总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进行的,这一点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意识到的程度有多深,其使用汉语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郭风岚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分层与陈述 (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本文认为:

  (1)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其总目标应明确定位为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定位不仅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实际,而且对贯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2)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层层衔接,共同构成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 统;

  (3)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特别关注陈述的有效性,总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是纲领性、方 向性的,分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既具指导性、示范性,又具可操作性,而底层的目标陈述则应完全 是具体、明确、规范、可操作的。

  (4)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关系犹如一棵根植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参天大树,语言能力是干,语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没有树干,树枝就无所依附,没有树枝,树干也达不到枝繁叶茂,三者只有相辅相承,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营养。

  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诸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等,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学习的第一步。

  语用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境理解与认知力,既包括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把握住基于交际场景的言外之意。如果说语言能力是体,那么语用能力就是用,教学中两者应同时展开。

  文化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理解与认知力,包括能够使用汉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能够较好地理解、把握基于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能够恰切地处理两种或多种文化背景者之间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相对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来说,文化能力是最复杂的,其交际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最突出,所以要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一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毋庸讳言,文化能力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应与语言教学、语用教学同时展开,但需缓慢渗透。

  3.1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分层

  如前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层次系统中,这一目标当位列最高层,是对外汉语教学第一层次目标,我们称为总目标层。其下位目标可以依据具体内容层层设立,比如与总目标相接的下位目标我们可叫做分目标,其下可叫做次分目标,等等。在目标层次系统中分目标可以简称为分 目标层1、分目标层2。其下可以依次简称为次分目标层1、次分目标层2。各分目标。

  层设立的目标应当是总目标的层层细化,所以分目标层上下层之间更应彼此衔接。最后一个 层次我们称为底层,底层目标的设立一定是具体明确的、直接有效的、可操作的。

  当然,教学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总目标下的各分目标层中目标的设定也并不是有定的或一成不变的,可依据教学类型(比如短期教学、速成教学、非 学历进修教学等)设定,可依据教学时间(比如短期4周、6周、8周、12周等)设定,可依据学习 要求(比如听、说、读、写)设定,等等。

  现在我们以国家汉办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关于短期强化类教学和长期进修类教学为底本,进一步扩展上一图示,将其具体模拟为:

  如何有效地陈述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对目标编写者来说在具体陈述中除了应知晓目标陈述间的层次关系外,还需恰切地把握住本层次陈述与其上各个层次陈述间的相关、相衔关系、目标陈述的内涵实质。对此,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统出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1)总目标层陈述对其下所有层次的目标陈述都是纲领性、方向性的,所以各层次目标的编写均要接受总目标的指导。比如/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该目标为方向开展。

  (2)分目标层陈述,其上层目标陈述和下层目标陈述之间须相互衔接,对下层目标陈述来说,其上层目标陈述既应是指导性的、示范性的,又应具可操作性。

  (3)底层目标陈述应是具体的、明确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姜丽萍(2006)根据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基础汉语40课》(上册)第十一课/去商店买东西0为例编写了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技能领域要求达到以下3个目标:

  A.学生在学完课文(全文约265个字)后能在3分半钟内朗读一遍,发音声调基本正确,语调比较自然;

  B.复习时听写3个句子,共45个字,要求学生以平均每分钟10个字的速度听写,错字不超过5个;

  C.复习时口头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语音正确,语法基本正确,语速不低于每分钟90个字。

  但在情感领域要求达到以下2个目标:

  A.学生有去商店买东西的愿望,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询问价格、尺寸、选择商品等;

  B.学生想学到更多的购物习惯,比如讨价还价。这样的目标编写围绕着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这一中心内容,既与总体目标相一致,又具很强的操作性,落实在课堂上可直接实现,所以我们说其目标陈述是一种有效的陈述。

  (4)各分目标层和底层的目标陈述无论采取何种分层理论,在编写目标过程中均应贯彻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原则,坚持在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下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协调发展。当然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所以其目标的编写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三者的关系,使教师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中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根据新课标“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提出:

  ①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句中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②学习作者对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的描写;

  ③领会本文语言朴实简洁的特点;

  ④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紧扣文本,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和品读,从而对文本进行解读。

  2.1.3 过程与方法目标

  2.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2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从培养汉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陈述的转变,目前还需要一个新的转变,那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关系犹如一棵根植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参天大树,语言能力是干,语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没有树干,树枝就无所依附,没有树枝,树干也达不到枝繁叶茂,三者只有相辅相承,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营养。

  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诸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等,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第一步。例如在《差不多先生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中,“较熟练地运用‘差不多、凡?是、何必、不是?吗、既?又、一面?一面、一时、从此’等词语及句式”就体现了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这些目标中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与能力,这是进行其他语言教学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语用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境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准确、恰当,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 灵活、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语言; 而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言的接受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语法原则, 以及话语的多层次意义性。语用能力以语音、词汇、语法能力为基础, 涉及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 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 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现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会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也就是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把握住基于交 际场景的“言外之意”。例如《背影》一文的教学目标“辨析并准确地使用近义词;会用句式造句,在保持原句意思的情况下,会自如地改写变换句式。”这就体现了对语用能力的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明白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交际中灵活的运用词语。如对课文中“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的理解,就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真的聪明还是自以为聪明。在汉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知识,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能力是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文化理解与认知能力,包括正确理解和把握基于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因此对汉民族文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文化的讲授与教学是不可回避的,汉语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3 中学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对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是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的不同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要受到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目的等各种不同的目的影响,不过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培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都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最根本目标。语言教学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的教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他能够使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以后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其根本的目标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上不仅要对基础的语言知识进行讲解,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解语法知识,还要重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这些语言知识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语言技能,更灵活的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5.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

  —《你在哪儿学习》分析

  5.1教学内容分析

  《你在哪儿学习》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杨寄洲主编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第一册上,第十二课,适用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属于一年级教材。本册一共十五课,主要是课文,生词,注释,语言语法,练习五个部分组成。《你在哪儿学习》一共17个生词,2个专名,3个重点语法,2个语音知识。

  《你在哪儿学习》课程类型是综合课,顾名思义就是兼顾了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课程。综合课作为汉语语言教学的基础课,也是主导课。需要从词汇,语法,发音各个方面,结合文化知识引导,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5.2教学对象分析

  此教案教学对象是大约学习汉语一个多月,掌握汉语单词500个左右的汉语初学者。大部分学生来自于母语为法语的国家,其中大部分学生具有学习英语或者阿拉伯语等语言的学习经验,只有两个学生没有任何外语学习的经验,母语为法语,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给教学设置的安排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在后期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工具的运用上,要综合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完成教学目标。

  5. 3教学目标分析

  5.3.1语言知识目标

  语言知识方面,从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四个方面。学生可以熟读单词,理解默写单词。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熟练演练课文。重点语法知识学会怎么运用疑问代词,学会如何询问。

  5. 3.2情感目标

  教师引入中国文化因素。在讲解疑问代词语法点中,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教师给学生展示中国人询问的方式,委婉句的文化背景,打招呼的各种文化体现。

  6.《你在哪儿学习》教学案例设计

  6.1教学对象

  6.2教材 《汉语教程》第一册(上)

  6. 3教学内容 第十二课你在哪儿学习

  6.4教学目标

  6.4.1汉语知识目标

  1.可以熟练掌握本课的生词,熟记课文中相关词汇的发音,写法;掌握生词的词性和用法,能够熟练运用生词。

  2.掌握疑问代词,学会怎么提问及回答。

  3.理解并运用定语和结构助词“的”

  4.理解并能够运用介词“在”和“给”。

  5.学会句重音及语调。

  6.4.2语言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简单基本的问句,对一般性问句能够理解并能够得体回答。

  6.5重难点

  1.词汇 重点生词:怎么样、觉得、听、和、容易、比较、但是、给、在

  2.语法 疑问代词,结构助词:的

  3.语音 重音:语调

  6.6教学辅助 PPT课件,词汇卡,视频材料

  6.7学时分配 四学时

  二、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怎么”、“怎么样”、“几”、“多少”等来询问某一具体事物或数量。

  2、定语和结构助词“的”。

  3、介词“在”和“给”。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疑问句的用法,能在特定的场合提问并回答。

  2、能陈述自己现在的学习地点和相关的情况。

  课文:《你在哪儿学习》

  老师:你在哪儿学习? 学生:我在湖南城市学院学习。

  老师:你学习什么? Xuéshēng :wǒ xuéxí Hànyǔ .

  学生:我学习汉语。

  Lǎoshi :Nǐ juédé Hànyǔ nán mā ?

  老师:你觉得汉语难吗?

  Xuéshēng :wǒ juédé tīng、 shuō bǐjìao róngyì ,dú 、xiě hěn nán.

  学生:我觉得听、说比较容易,读、写很难。

  拓展延续

  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技巧: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做对外汉语老师的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 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初级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中级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中级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6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语法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这些语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语法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节课的语法,先是让学生喜欢这些语法,中文字有很多是一字多意,在给学生讲解生字时,最好不要一次给学生太多的意思,只教授课文中相关的意思,一次给学生讲解太多的意思容易引起学生对字意的混淆,记得就会不扎实。

  5、课堂上要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学习中文,同样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中文学校和中文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影像方式(如给他们欣赏一个短的中文电影或者中国音乐)。还有,有些故事可以分角色表演,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当教室里学生比较多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分组表演,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6、要及时鼓励每个学生拥有的长处(比如有些发音很准,有些字写的很漂亮),同时也要鼓励大家互相学习,有些学生只是中文课见面,彼此并不是很熟悉,因此要督促他们互相尊重,以便更好地在中文课堂交流,把中文教室变成他们学习的另一个小团体,奖励成绩优秀、作业做得好的或者进步大的学生,发一些小的奖品给他们,比如一支铅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有些学习中文比较慢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往往是当他们获得一点小的进步就要鼓励,这样会增强他们学习中文的自信心。

  7、图文并茂,更直观,只看文字,那么只会在脑子里想,如果有图片,就会跟直观,更容易理解。

  直观法:

  就是用卡片、实物、图片教具,直接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比如:解释“杯子”,只要举起茶杯;解释“龙”,只要举一张画有龙的图片,也就一目了然了。

  直观法直接将实物与目的语的符号系统连接起来,绕过了由母语到目的语的解释翻译过程,因而可以使学生直接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但是,如果学生所学的是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词语,尽管学生当时明白得快,记得也快,但未必能长期记住。因此,对于这类词语,仍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重现,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直观法适用于生活中常用,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词语。其不足处在于很多词语,我们既无法把实物搬进教室,也很难用图片表现它的外表特征。例如“霜”。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及内容】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及目的08-16

对外汉语补语教学内容11-20

绩效管理的内容及目的11-08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08-08

对外汉语教学中少儿对外汉语教学技巧及游戏08-29

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目的08-21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重要内容08-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与目的语08-25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