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时间:2022-11-20 09:54:43 民族舞 我要投稿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民族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的缩影,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供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铸就了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各民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各民族发展为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不同的生活习俗造就不同的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成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之所以到如今还能异彩纷呈、灿烂耀眼,是因为民族舞蹈千姿百态的动作舞姿都取材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历经沧海桑田,中国的民族舞蹈也随历史的变迁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创新。

  一、民族舞蹈创作与其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

  民族舞蹈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是人类发展史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人类的生存本质,人们通过不同的舞蹈姿态,将实际的、抽象的、观念的民族文化因子统一融合到一起,向同伴、向外界、向未来表达本民族传统上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情感。从最初的史前文明时期的舞蹈创作来看,它就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内隐式文化价值,也就是说它通过人们自身做出各种形体动作对日常生活状态加以表达,通过不同的节奏与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从而达到传达情意、抒发情感的作用。民族文化最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其民族舞蹈的创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冲击的民族舞蹈想要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就必须深植于所属民族的文化中开展创作,在现有舞蹈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牢牢立足于民族文化内涵所在,加大民风民俗的弘扬力度。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遵循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通过人的形态、神态来进行传情达意,其产生与形成受自然与社会两种因素的影响,其表达方式因艺术创作者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另外,其形成还与民族文化发展状态有关,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都会产生具备不同特征的舞蹈形式。民众在欣赏舞蹈的时候就能自然感受到其所代表的文化特征,并于无形中受到该文化的陶冶。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与民族文明的纽带,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传承。

  二、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具体联系

  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任何优秀的艺术,又是对生活的反映,尤其对于民族舞蹈而言,民族的这个定语,决定了这门舞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紧密相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民族舞蹈创作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有新意,有深度。例如对于达瓦拉姆创作的《酥油飘香》而言,创作者在创作之初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藏区,与藏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实体验了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一个个舞蹈动作,才是最贴近生活的,尽管该作品经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但其中分明有一种生活的影子。这部作品的开场动作是一群姑娘的身体后仰,昂首挺胸,像是少女在清晨虔诚地迎接旭日东升的一刻。在实际生活中,藏族同胞在清晨的状态就是如此。民族舞蹈不仅能将人民的生活予以还原,还能将藏族同胞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充分反映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同时,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不仅应有出众的外在表现形式,还应有深刻的内容。深刻的内容,同样来自于对生活的探索。创作者若不能贴近生活,内容的深刻性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虚有表面的有形无神。诚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及人们在生活中所沉淀下来熏陶形成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的根源和灵魂。我们进行民族舞蹈创作都必须以此为基础,走进创作对象的民族或人群中去。很多著名的民族舞蹈都不是本民族的人民创作的,但创作者必须要到该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求索,去收集民族中外在的形式性内容和发掘民族中潜在的丰富内容。

  (一)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风格的独特性、独立品格的关系

  民族风格的独特性与独立品格是民族民间舞在继承、弘扬和发展中的重要内核。民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依托于文化、历史、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发展而发展的。民族舞蹈创作取材于各民族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民族舞蹈从中吸取了每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和习俗,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舞种,可见民族风格的独特性、独立品格对民族舞蹈的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民族之间因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各自历史进程的快慢节奏不同,也使各民族舞蹈形态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它用舞蹈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吃、穿、住、用、行,是人民展现自己喜、怒、哀、乐等内心世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舞蹈的发展历经多种变化,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不尽相同,独一无二,这些舞蹈或深沉、或奔放、或热情、或含蓄,它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特点。很难想象每个民族都跳着着同一种舞步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像四川德宏地区的孔雀舞,步伐流畅、圆润,通过腿步带有弹性的曲伸、手掌的上翻下按、头部的转动、眼睛的表情,表现出一种欢悦、优美的情态与性格;而西双版纳的孔雀舞,节奏顿挫感鲜明,粗犷质朴体现的是一种乐观豪爽的性格气质……在动作风格的区别中又可间接地感受到不同地域培养起来的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生活习俗。

  (二)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音乐的联系

  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确,音乐元素使舞蹈鲜明、活跃,而舞蹈深化了音乐元素,音乐在舞蹈中对感染气氛、突出故事、表现人物不同性格以及对舞蹈情节和内容的展现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是融为一体的。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民族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民族音乐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由于各民族地域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舞蹈形式更加瑰丽多彩,这些形式多反映当地的劳动生产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和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因此民族舞蹈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一为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主要是以鼓为伴奏乐器,用特有的节奏和音色变化,配合舞姿,如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壮族的蜂鼓舞和扁担舞、朝鲜族的长鼓舞、佤族的木鼓舞等。二为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葫芦笙舞、月琴舞、三弦舞、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摆舞和天鹅舞、锡伯族的贝伦舞等。三为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一切声音都起源于动作,这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艺术中的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必须达到美满的'境地,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完整和真正的舞蹈艺术。所以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我们要深入的了解该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因曲制舞、因舞选曲来进行创作。

  (三)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生产生活的关系

  民族舞蹈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自娱自乐的作用,民族舞蹈诞生于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同时民族舞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民族舞蹈创作的基础。究其民族舞蹈的发展根源,很多由古代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由简单到复杂,而祭祀中手舞足蹈的基本动作又来自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因此进行民族舞蹈创作必须深入到该民族的生活之中。以广东舞蹈《鱼龙舞为例》,在诗词中,描述的是元宵节潮州民俗文化巡游盛况,在这个舞蹈中,采用了四十多人来表演盛况场景。伴奏乐器以打击乐为主,配有吹奏乐,这个舞蹈充分展现了广东地区节日人群热闹,欢欣鼓舞的状态,该地区人民喜爱赶集,喜欢摆动身体等形态也一览无遗。这一经典舞蹈的诞生与生活在广东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这种舞蹈在舞台上面表演的时候气势恢宏,深受人民喜爱,给观众以及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情感精神的关系

  早在远古时期,表达最令人们激动感情的方式便是手舞足蹈,最初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征战、祭祀等一切领域,每一种舞蹈都集中直观地表现舞者的情感和精神。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就是要充分融入到该民族的情感精神之中,各民族舞蹈表现的不论是傣族人的柔细、鄂伦春人的勇敢、蒙古人的豪迈、还是彝族人的好客,都是对民族人民情感与精神的最好诠释,这就要求我们创作舞蹈形象在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时要“形象鲜明”,充分体现该民族的精、气、神。

  (五)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信仰的关系

  很多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他们对于自己民族虔诚的信仰或图腾,而这种信仰是他们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不一定要追随他们的信仰,但必须能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抓住民族舞蹈的灵魂,如藏族舞蹈“跳大神”就是佛教信仰的产物;又如:苗族舞蹈《接龙鼓舞》,就是用于祈福驱鬼的。由于苗族信奉的是以祖先和自然等原始形态的不可知物,尤以祖先崇拜为甚,比如说,在苗族人的心目中龙的概念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一种图腾圣物,他们从人本主义概念出发,信奉龙,认为龙就是他们的祖先,他们是龙的传人。为了脱离苦难,祈求平安,每三至五年便组织一次大型的接龙鼓舞,将神话里的图腾圣物――龙接到寨中,请到家里,其场面真诚热烈,风情浓郁。

  (六)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文献包括口头流传下来的歌谣的关系

  民族文献(包括口头流传下来的歌谣)是我们了解一个民族历史最直接和真实的工具,其中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传说等丰富的内容,甚至包括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及精髓。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有人用舞蹈动作把“无奈、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也可以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如:林芝地区果谐“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

  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

  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从这些记载看来,民族文献(包括口头流传下来的歌谣)对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甚至掌握民族舞蹈的精华,创作民族舞蹈是极其重要的。

  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各方面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我们要创作一个民族舞蹈,就要充分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体验一个民族的生活,把他们文化生活中的内容加以提炼,但提炼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他们生活原形的加工、美化、优化和韵律化,同时创作过程中要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精神。总之,民族舞蹈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多方面结合体,它用人类的肢体语言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

  拓展: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发展的源泉,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当中,人们通过不同的舞蹈姿态,将实际的、抽象的、观念的民族文化因子统一融合到一起,向同伴、向外界、向未来表达本民族传统上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等诸多领域,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还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价值,它通过人本身做出的各种形体动作对日常生活状态加以表达,通过不同的节奏与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从而达到传达情意、抒发情感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式下,面对不断涌现的高科技、新传播媒体,民族舞蹈必须深植于所属民族的文化中开展创作,在现有舞蹈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牢牢立足于民族文化内涵所在,加大民风民俗的弘扬力度。民族舞蹈利用人的姿态神形传情达意,其形成与自然与社会都有关,其具体的表达又因人而不同;另外,其形成还与民族文发展状态有关,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都会产生具备不同特征的舞蹈形式。民众在欣赏舞蹈的时候就能自然感受到其所代表的文化特征,并于无形中受到该文化的陶冶。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与民族文明的纽带,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传承。

  二、民族舞蹈的意义和特点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舞蹈大多用于表达不同历史与生活背景下的人物情感。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不仅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能使整体教育水平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得到提高,同时,民族舞蹈有利于发挥地方特色,使民族特色文化融进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心灵容纳广阔的民族艺术,让更多的人领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民族舞蹈进入校园,使民族文化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个主题,在多种多样的途径下使民族文化的色彩投射进更多人的目光,使“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得到进一步展示,使广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认识民族文化,引领、繁荣了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对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民族舞蹈教学的策略

  1.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的普遍自我关怀的表现,是我们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一种维护,是对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和关切。弘扬民族舞蹈中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理解民族舞蹈中的社会性。民族舞蹈艺术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把自己的习俗、风情和文化凝结在其中而所谓的人文精神,正是蕴含在这些风土人情中流传至今的。这些中国的民族传统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集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精神和文化风格。只有认识到中国民族舞蹈中强烈的社会文化发展特点,才能够从根本上理解民族舞蹈最直接、最生动、最富感染力的气概、气质、和本质精神。其次要大力提高民族舞蹈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民族舞蹈浓缩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风格、文化情感。可以说,在舞蹈的每一个动作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提高民族舞蹈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加强他们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音乐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最后,弘扬民族舞蹈中的人文精神,要扩大舞蹈者的人文视野。民族舞蹈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可充分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扩大舞蹈者的人文视野,让他们在表演的时候能够从身心感受到舞蹈的内涵所在,理解舞蹈背后的人文底蕴。能够掌握民族舞蹈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2.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民族舞蹈作为艺术文化的一个分支,直接作用在音乐、服饰、民俗民风等民族特色文化之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穿越民族文化的长廊,获得全面的艺术鉴赏感悟。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触摸民族文化的神韵,无论对民族舞的弘扬还是对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满足学生对美的层次的追求,满足学生对美的层次的领悟。民族舞蹈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代表,有其与众不同的气质,能带来更多层次的美的感受。民族舞蹈是在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下而产生的舞蹈,其美感使得学习民族舞蹈的学生拥有对舞蹈之美更为内涵的思考与领会,有利于学生个人身心艺术素养的培养。第四,促进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富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了民族常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注重创新与发展

  第一,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民族舞蹈。社会的发展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焕发出新的气息,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很多民间民族舞蹈被融入商业的元素开始展现独有的民俗风情。第二在保护中创新发展。近年来,人们在保护、发展和传承民间民族舞蹈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各种保护和继承民间民族舞蹈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同时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纳人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处在危境的民间民族舞蹈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并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被重视,在保护中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三,在趋同中求异。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发展,全球化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欣赏、学习、借鉴使民俗文化交流在相互促进中呈现同化的趋势。所以,要在这种趋势中成为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佼佼者,就要努力发掘民族民间舞蹈的个性,在求同存异中突出自己的特色。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相关文章:

民族舞的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1-15

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10-02

民族舞蹈如何体现民族文化内涵11-02

论民族舞蹈如何体现民族文化内涵10-19

民族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08-10

探讨民族舞蹈创作的传承与发展10-18

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08-11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三要素”04-29

民族民间舞蹈个性化的创作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