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相关知识

时间:2020-09-29 14:22:58 民族舞 我要投稿

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相关知识

  扁担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经常在电视中看到,可以感到民族特色。下面yjbys网就给大家总结了关于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知识。

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相关知识

  扁担舞又称“打虏列”、“谷”、“打”(均为壮语译音),是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文本马山、都安等县的山乡村寨。

  舞者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可,围在长板凳或米木槽,每人手拿一根扁担互相敲击,或敲击长凳,或敲击木槽,打出各种各样和谐的声响,节奏变化无穷,律动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势闹非凡。每逢节日,晒谷场上,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扁担的敲击声,尤其在晚上,到处有灯火,整个村寨都沸腾,扁担敲击声合着轻快悦耳的竹筒伴奏声,人们的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声浪,那场面震撼山谷,激荡人心。

  舞蹈动作多表现播种、插秧、收害虫、打谷、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边歌边舞,舞时仅以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如同高山族的杵舞。

  《扁担舞》没有更多的舞姿和队形变化,唯有以独特的打扁担节奏,上、下、左、右交织不同的打法和强烈的音响效果,博得观众的热烈喝采。

  民族舞特点

  打扁担的绝大部分是妇女,人数以四、六、八、十人不定,都是双数。打扁担时,大家分立在几条长凳的.两边,每人一条扁担,敲打凳子,或互击扁担。节奏有快有慢,打法多式多样,它表现出打谷、车水、插秧、米、纳布、赶牛下地等劳动的动作过程,而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演套路。其传统的套路有“打堂”、“全家乐”、“大团圆”、“插秧”、“车水”、“打谷”、“庆丰收”等。技不但能增强体质,而且运动步调一致,行走灵活,协调自然,很受壮族人民的喜爱。人们在板鞋上可以表演各种舞技。

  据都安、马山县的壮族群众介绍,过去的扁担舞不是用扁担在板凳上敲击,而是用杵敲击木臼(用一块大木,中间挖空,用以米),所以打扁担壮语又叫“谷”(米的臼,壮语叫“谷”)。

  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里写道:“广南有堂,以浑木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不能比其浏亮也。”可见唐代的“堂”是古代壮族人民米劳动的生动写照。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扁担舞。至今仍流行于德保县的’米舞”,平果县的“打砻舞”,宁明县的“经砻舞”,都基本上保持了古代“堂”的特点。因为嘹亮的槽声预示着壮家的丰收和兴旺,故有“正月堂闹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的谚语。

【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相关知识】相关文章:

民族舞的舞蹈技巧09-27

民族舞蹈刀舞的特色10-03

民族舞包括哪些舞蹈11-01

少儿舞蹈民族舞的总结特点07-30

民族舞与体育舞蹈的对比10-22

民族舞与体育舞蹈的区别10-09

民族舞中舞蹈技巧的运用11-08

民族舞与体育舞蹈的比较11-04

民族舞中舞蹈技巧的应用10-21

民族舞太湖美舞蹈教学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