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考点之礼仪宗法制度

时间:2020-11-09 17:09:16 公务员考试 我要投稿

行测常识考点之礼仪宗法制度

  导语: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在历史上还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行测常识考点之礼仪宗法制度

  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其主要精神是嫡长继承制。与此相关,产生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简要介绍如下:

  一、冠礼和笄礼

  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在氏族社会,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要参加一种“成丁礼”,这样才能成为自己部落的正式成员,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冠礼应当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的。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 15 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字”。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礼经中并无笄礼详文。梁代贺瑒说,笄礼由主妇为笄者结发著笄,由女宾以酒醴礼之。女子到了 20 岁,虽然还未许嫁,这时也要举行笄礼,表示今后要以成人相待。

  二、家庭礼仪

  1.排行——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2.宗法——孝悌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三、丧礼

  以《仪礼》的记载为主要依据的中国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同样是死,说法就尊卑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丧礼也有不同的等级。

  四、年龄称呼习惯

  古人对年龄称谓一般不直接说出实际年龄,而是用一定的词语代替。

  1.襁褓 不满周岁

  2.黄口 婴儿

  3.孩提 二三岁

  4.始龀 七八岁

  5.垂髫 三四岁到八九岁

  6.总角 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7.束发 十五岁左右

  8.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

  9.及笄之年 女子十五岁

  10.弱冠 男子二十岁

  11.而立之年 三十岁

  12.不惑之年 四十岁

  13.知天命之年 五十岁

  14.耳顺(花甲) 六十岁

  15.古稀之年 七十岁

  16.耄耋(màodié)之年 八九十岁

  17.期颐之年 一百岁

【行测常识考点之礼仪宗法制度】相关文章:

1.行测考试之医学常识储备

2.行测常识储备之节气词语

3.行测常识判断之公文知识

4.行测常识积累之清朝文学小说

5.行测常识之常用典故汇总

6.行测常识之古代繁荣盛世知识

7.行测常识之基本法律常识汇总

8.行测常识之与数字有关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