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2-08-26 00:59:51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参考!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次拿到课文《杨氏之子》,因为是古文,虽短,但我的反应是不会教。这第一次需要教学古文,而学生也是第一次学到古文。虽然如此,总也不能不教。那么我想,面对这第一次,该让孩子学到什么?

  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先举出注释中有的“诣”,再让孩子去研读。也许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学生的“先学”很重要,但初学后仍未明白的,应当点拨。因为这是第一次。

  其次,我认为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不像现代文的有感情朗读。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还饶有兴趣。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发觉有人已意会。我不挑明,也不让他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不一会我没讲明他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

  再次,在学生兴趣黯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去。绕着看的.当儿,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

  学完此文,我自感牵引过甚。但是我转念一想,虽然教得多,可孩子们学古文的兴趣变浓了,而且也学到了一些读古文的方法,他们有收获我心应足矣。

  【杨氏之子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意。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等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渗透“文言”

  初次见面,首先做个自我介绍:鄙人姓金,二十八岁,乃会稽人士,好读书,乐教天下才俊也。

  听了这段介绍,你对老师有了哪些了解?

  (生交流)

  引导:老师的这段介绍和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有点古文的味道)随机介绍“文言文”(板书)

  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一篇文言文,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理解课题:

  读了课题,你了解了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随机强调,点拨:“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指生交流:你贵姓?你是X家的孩子。可以叫你——(X氏之子)指以女生,强调该叫(X氏之女)从而强化“子”的意思。

  带着理解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人?围绕着杨氏之子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一读(读好)

  (一)读准字音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三遍,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出示生字新词:

  梁国、聪惠、诣、乃、曰、禽

  随机指导:“惠”通“慧”

  “诣”不要自读半边

  “曰”与“日”的对比,并书写一遍

  指读朗读课文,随机正音:为设果;应声答曰(均读第四声)

  (二)把握好停顿节奏

  出示三句重点句:

  孔君平/诣/其父

  生尝试停顿

  理解“诣”(拜见)你是怎么知道的?(对照注释)

  从这一拜中我们不难想到杨氏之子的父亲或许辈分,或许学识,或许地位比孔君平来得——(高)。拓展联系“三顾茅庐”,咱们就可以说刘备(诣)诸葛亮。(强化“诣”的用法)

  根据意思再次尝试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生尝试停顿

  “曰”什么意思?(说),谁对谁说?怎样对杨氏之子说?理解“指以示”的意思,强调“示”的意思(联系“示儿”强调)

  再次尝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根据意思再次尝试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尝试停顿

  理解“禽”的意思,并随机引入“飞禽走兽”予以强化。这是谁家的鸟?

  根据意思再次尝试停顿

  全文练读,把握好停顿节奏(注意做到音断意不断)

  指读,齐读

  三、二读(读懂)

  自读自解

  请大家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与同桌进行交流从而尝试理解课文意思。

  出示课文(以句子为单位出示)

  课文一共只有五句话,请同学们挑选一句你最有把握的句子来说说它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重点理解“甚”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重点理解“乃”孔君平本去见杨父,为何“乃呼儿出”(生想象交流,感悟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摆出水果是为了——(招待),理解有很多水果,杨梅只是其中一种。想象杨氏子接待时的情景。

  齐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强调“此”指代杨梅,“君”为尊称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谁没有听说?(“我”)理解“夫子”,理解“应声答曰”(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

  尝试说说全文的意思(同桌互说)

  指说

  带着理解再读全文。

  四、结课留疑

  读到这儿,我们已经了解了杨氏之子身上发生的这个小故事。谁来说说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人?

  (甚聪慧)板书

  究竟甚聪慧在何处,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

  教学反思:

  对于小古文的教学一直觉得没什么底气,也很少有过这方面的探索。虽然听过不少这方面的课,也曾经试着模仿着上过。可始终觉得未得其法。因此也宁可一厢情愿地认为一般赛课不会让咱上小古文的。

  不过,那想法终究还是定格在了“一般”。于是,当周一收到周立琴老师短信,得知上这篇小古文的时候,心头还是不自觉地一紧。

  周一上午三节空课,我必须定下一个大致的思路。我对自己说。

  于是,我花一节课时间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相关的课例资料,然后找一处安静的所在,开始对文本的解读和思索。也正是这两节课的思考为这堂课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这八十分钟里,我反复思考着几个问题,并最终都明确了方向和取舍。

  1、文本课时的价值观的确立。

  这是一篇只有五句话的小古文,如果静下心来读读,要大致读懂它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几乎所有的课例都是一课时时间完成了这篇小古文的教学。那我该怎么做?我开始纠结于这个问题。但,当我想到这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小古文时,我的灵台开始逐渐清晰:第一次教小古文,我必须对孩子们充分负责。文言文的教学无非是三步:读通,读懂,读悟。但若要真正引领一个初学者在一课时之内扎实地走完这三步,怕是显得有些急促了。我想第一课时35分钟能走到第二步也是可以的。我就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老老实实带着孩子们读通读懂文言文,并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吧。

  2、教学梯度的设置

  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后,开始深入思考梯度的安排。一度也想将“甚聪慧”作为抓手展开教学,但是担心在35钟内很难做到教学内容的权衡。于是,咬一咬牙,决定索性一切“返璞归真”,回归传统吧:什么“抓手”都不要了。就这样按着“读通,读懂”一步步来:读通环节先读准字音,然后读通全文,接着从重点句突破把握好朗读节奏进而辐射全文的朗读。读懂环节也由句到文,以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完成。

  3、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其然,不如教其所以然。”因此,指导停顿,我不愿意像有些老师的做法直接出示。而愿意让孩子们先尝试,在带着孩子们理解句意,从而让他们自己发现停顿的规律。不仅让学生明白如何停顿,并能牢牢记住这样停顿的.原因。其次在理解意思方面也注意了对学习方法的渗透,并给了孩子们较为充分的时间予以自学,让孩子们能在我的点拨引领下学着自己读懂古文。

  非常荣幸的是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都得到了评委专家肯定和鼓励。

  同时,他们也肯定了我在教态和控课能力方面比以往也显得更为大气和洒脱了。听着这些,我的心里暖暖的。

  评委们还对我不少细节设计和点拨上的亮点予以了比较高的评价。但我心中深知这许多锦上添花之处无不凝聚着师傅和教研组同仁的智慧和心血。在此必须对她们表示最为真诚的感谢。

  当然,我一直深知我的这堂课扎实有余而精致还显不足。就像金明东老师说的那样:如何做到“精致”与“扎实”并存共融,还是值得我深深反思的一个问题。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6篇)05-17

杨氏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教学07-28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2篇)12-16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0篇)11-30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02-16

练习杨氏太极拳的要领08-10

杨氏太极拳108式口诀08-15

杨氏24式太极拳口诀03-09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精选10篇)04-01

荷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