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卷及答案

时间:2022-08-12 16:25:17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卷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2017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卷及答案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E.维特罗克

  2.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3.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社会成分

  D.环境成分

  E.意志成分

  4.性格的特征差异表现在( )。

  A.神经系统特征

  B.对现实态度

  C.理智特征

  D.情绪特征

  E.意志特征

  5.学生学习的特点有( )。

  A.以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C.计划性和组织性

  D.目的性

  E.被动性

  6.“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

  E.班杜拉

  7.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是(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同化原则

  E.练习的原则

  8.有规则的游戏,需要成人逐一教会幼儿,待幼儿熟练掌握后,便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游戏了。它主要包括( )。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智力游戏

  D.体育游戏

  E.音乐游戏

  9.以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功能来分,可以把游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 )。

  A.功能游戏

  B.建筑游戏

  c.假装游戏

  D.规则游戏

  E.联合游戏

  10.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 )。

  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

  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

  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E.对动作的记忆上

  11.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E.人格

  12.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

  A.得到他人认可

  B.试图与榜样一致

  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与他人相接近

  E.观点一致

  13.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畅所欲言

  B.鼓励标新立异

  c.鼓励多种想法

  D.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E.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

  14.教师对幼儿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C.鼓励幼儿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幼儿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E.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5.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E.直接动机

  16.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E.内部学习动机

  17.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18.如果一名学生的生理年龄为10岁,而智力年龄为ll岁,那么他的智商是( )。

  A.80

  B.90

  C.100

  D.110

  E.120

  19.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

  A.桑代克

  B.布鲁纳

  C.贾德

  D.奥苏贝尔

  E.班杜拉

  2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了迁移的( )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E.官能说

  21.影响幼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身因素

  E.家庭因素

  22.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E.强迫观念

  23.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一些特点( )。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简缩性

  24.原型内化这一过程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 )。

  A.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B.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认同阶段

  D.同化阶段

  E.内部言语阶段

  2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E.6岁

  26.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愿意学,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E.反馈律

  27.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霍尔

  E.弗洛伊德

  28.发展移情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

  A.表情识别

  B.情境理解

  C.情绪追忆

  D.情绪行为

  E.情绪动机

  29.( )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A.依从

  B.服从

  C.从众

  D.认同

  E.内化

  30.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有(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E.反应律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____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2.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孟于l905年编制而成的,该量表史称_______。

  3.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___。

  4._______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

  5.有规则的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_______四个部分。

  6._______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

  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v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8.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9.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处在他律阶段的_______。

  10.有结构的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_______。

  11.瓦拉斯(G.Wallas)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即准备期、_______、豁朗期和验证期。

  12.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13.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14.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15.焦虑症是一种以与_______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2.@-E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游戏的本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因此,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同化顺应说”。

  3.幼儿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五年级(12岁左右)。

  4.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5.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2.游戏有哪些种类?

  3.简述学习产生的三个特征。

  4.简述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

  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D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因此,答案选D。

  2.B

  【解析】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因此,答案选B。

  3.ABE

  【解析】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情感成分,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三是意志成分,属于对自己的控制。因此,答案选ABE。

  4.BCDE

  【解析】性格的特征差异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四个方面。因此,答案选BCDE。

  5.BCDE

  【解析】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2)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因此,答案选BCDE。

  6.C

  【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因此,答案选C。

  7.ABC

  【解析】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因此,答案选ABC。

  8.CDE

  【解析】有规则的游戏,需要成人逐一教会幼儿,待幼儿熟练掌握后,便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游戏了。主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因此,答案选CDE。

  9.ABCD

  【解析】以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功能来分,可以把游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功能游戏、建筑游戏、假装游戏、规则游戏。因此,答案选ABCD。

  10.A

  【解析】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的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形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像转化。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因此,答案选A。

  11.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因此,答案选A。

  12.B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因此,答案选B。

  13.ABCDE

  【解析】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因此,答案选ABCDE。

  14.A

  【解析】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害怕回答问题”、“不愿回答问题”等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其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因此,答案选A。

  15.C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答案选C。

  16.A

  【解析】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因此,答案选A。

  17.A

  【解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因此,答案选A。

  18.D

  【解析】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其公式为: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因此,答案选D。

  19.C

  【解析】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l908年,贾德批评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认为桑代克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与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是不够的。他主张用概括说解释迁移现象。因此,答案选C。

  20.B

  【解析】相同要素说就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因此,答案选B。

  21.ABC

  【解析】影响心理健康不外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因此,答案选ABC。

  22.B

  【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因此,答案选8。

  23.ABC

  【解析】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有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因此,答案选ABC。

  24.ABE

  【解析】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因此,答案选ABE。

  25.C

  【解析】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因此,答案选C。

  26.C

  【解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在对某个情境作出一个反应之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么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相反,如果这个反应之后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时间,这个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因此,答案选C。

  27.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例如,儿童爬树、摇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玩打猎捕鱼、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的活动,团体游戏是部落时期人类生活的复演,女孩好玩布娃娃是重演母性的本能等等。因此,答案选D。

  28.ABC

  【解析】发展移情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表情识别;(2)情境理解;(3)情绪追忆。因此,答案选ABC。

  29.E

  【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因此,答案选E。

  30.ABC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因此,答案选ABC。

  二、填空题

  1.教育学

  2.比纳一西孟量表

  3.惩罚

  4.弗洛伊德

  5.结果

  6.外部反馈

  7.原型内化

  8.模仿

  9.权威阶段

  10.解法的确定性

  11.酝酿期

  12.马斯洛

  13.认知内驱力

  14.心向

  15.客观威胁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2.答:错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游戏的本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因此,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同化说”。

  3.答:错误。

  幼儿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4.答:正确。

  奥苏贝尔的认知观是一种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的理论。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5.答:错误。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四、简答题

  1.答:(1)知识经验。(2分)

  (2)准确地示范与讲解。(1分)

  (3)必要而适当的练习。(1分)

  (4)充分而有效地反馈。(1分)

  2.答:(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2分)(2)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以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功能来分,可以把游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功能游戏、建筑游戏、假装游戏、规则游戏。(2分)

  (3)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将幼儿的游戏分为以下六种:无所用心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1分)

  3.答:(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1分)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2分)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2分)

  4.答:(1)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1分)

  (2)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2分)

  (3)幼儿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分)

  五、论述题

  1.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2分)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3分)

  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2分)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2分)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2分)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4分)

  2.答: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进为两难故事法,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1分)

  道德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2分)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并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有关系的。(2分)

  (2)习俗水平(1分)

  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于别人的期待和传统秩序的保持。

  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2分)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2分)

  (3)后习俗水平(1分)

  第五阶段: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背离别人的意志和福利。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2分)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不仅遵循既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伴同互相信赖与尊重的道德心是起主导作用的动因。(2分)

【幼儿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7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模拟试题卷及答案08-26

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仿真卷及答案08-28

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仿真卷及答案解析08-28

201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卷及答案解析08-28

2017司法考试《卷一》复习题及答案08-27

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模拟卷及答案08-26

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全真模拟卷及答案08-26

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模拟卷及答案08-26

2017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08-26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卷及答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