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能力》预测题及答案

时间:2017-07-28 编辑:嘉辉 手机版

  一、选择题

  1.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

  A.生物起源论

  B.交往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邓小平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结构课程

  D.综合课程

  7.《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通过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发展。这表明(  )。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文化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D.教育传递科学知识

  9.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影响的情绪情感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0.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A.备教案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11.盖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1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表现了(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14.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

  A.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差别感受性

  15.“跳一跳,摘个桃”是因为学生存在(  )。

  A.关键期

  B.高峰期

  C.最近发展区

  D.平衡期

  16.一些中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封闭安静的环境,不喜欢有他人在场.更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的作业进展情况。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

  A.场依存

  B.场独立

  C.辐合性认知

  D.发散型认知

  17.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的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焦虑反应

  C.厌学症

  D.强迫症行为

  1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

  19.李琳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机械识记

  20.“好孩子”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中习俗水平

  21.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2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24.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怎么样。

  25.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7.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2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29.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安静的课堂上,忽然有学生嬉笑打闹;检测前,你三令五申严肃考纪,但巡视中却忽然发现某某正在抄袭……这些事情的发生,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常常使老师非常恼火。但如果处理不当,事情就会恶化,造成很坏影响。

  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这类事件应该怎么处理?有没有让老师值得遵循的规律或原则?

  31.材料:

  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问题。找她谈了一次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张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细眉,丑死了……

  老师:为什么丑死了?

  学生:那些妆不符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朝气,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哎,老师,我那天化妆化得……嘻嘻。

  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次谈话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见下页】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能力》预测题及答案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