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与教学

时间:2017-10-26 编辑:小华 手机版

  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是体现该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语言形式,在全球化语境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与教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与教学

  说到技巧,有些人认为这应该是搞古典舞的人去研究的课题,与民间舞无关,因而不屑一谈;有些人则认为中国民间舞的技巧等同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无外乎那一套“跳转翻腾",因而不值一谈。

  一、 中国民间舞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技巧

  我们可以从中国民间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来分析和寻找答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在此,不做全面地分析和介绍,只想着重地分析一下维族原生态民间舞中的技艺性舞蹈。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庆载歌载舞,平时亲友欢聚也用歌舞畅叙情怀。该民族舞蹈以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呈现昂首、挺胸、直腰的体态特征。通过动、静结合,大、小动作对比,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在全球化语境下,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弥足珍贵,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在其现代性转化过程中,将民族民间艺术纳入高等教育课程集中研究传承才能促使它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艺术活力。盘子舞是维族舞中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一种舞蹈,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顶碗小碟舞”的俗称,通常是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与教学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组成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技巧丰富而独特,主要组成内容有三部分,即道具舞蹈技巧、徒手高难度技巧、传统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没有,但符合维吾尔族民间舞审美风格的创新技巧。

  1、道具舞蹈技巧

  “盘子舞”、“萨把依舞”、“手鼓舞”、“击石舞”等内容强调道具和优美的舞姿融为一体,道具的技术性较强。盘子舞是“顶碗小碟舞”的俗称,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新疆喀什、伊犁等地。属于女性抒情舞蹈,通常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双手各持一小瓷盘,指挟竹筷或中指佩带顶针。在舞动的过程中按照节奏要求击打小瓷盘,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同时配以各种变化丰富的步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脚下的变化同上身舞姿的稳重、柔美形成对比。但是在新疆麦盖提县的盘子舞多由男艺人表演。表演时除手上击打盘子外,有的在嘴里叼上长把木勺,用勺把击打头上盛水的碗或头顶茶壶。现代舞台上表演的盘子舞有些头上已不顶道具,加强了动作步伐和旋转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维吾尔族艺术家康巴尔汗舞蹈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作是《盘子舞》,曾倾倒了许多人。人们在《盘子舞》中不仅领略到康巴尔汗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更看到了通过艺术家的个性创造,将民族风格的技巧和个人特色的表演紧密结合,让人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盘子、筷子居然能在舞蹈里作为道具而发挥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萨把依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在长一尺半左右的扁圆木棍上,用铁皮护上端并镶有两个铁环,表演时右手持把,将上端有节奏地碰击肩和前后摇动,铁环随即发出悦耳的声音。在以各种状态摇动铁环,打着不同的节奏时,脚上配以各种步伐,如“跪转”、“单腿跪蹲”。它产生并流行于南疆喀什一带,属于男性舞蹈。手鼓舞是世纪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通常由女子在一男子手鼓的伴奏下起舞,舞蹈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表现种瓜、摘葡萄等劳动生活。还有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女子拿一面小鼓(铃鼓),一边拍打一边起舞,表现照镜子梳妆等场景。击石舞多数动作采用塞乃姆的基本动作,边打击石头片边舞蹈。“击石”是维吾尔族民间打击乐器,双手各持两片天然石头,随手指和手腕的弯直和抖动发出声音,在表演过程中加上跪起,旋转等高难度的技巧,属于男性舞蹈。

  2、徒手高难度技巧

  徒手技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作技巧型,如维吾尔族舞蹈的“动脖子”等。另一类是展示型技巧,可分为旋转、跳跃、翻滚等不同类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广为应用的展示型技巧是旋转。它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鹰隼迎面回旋,高潮部分发展为竟技旋转,如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并立转、夏克转、原地点转、跳转、擦地空转等。

  3、创新技巧

  创新技巧指在传统舞蹈中原本没有,但后来在现代舞台表演时为了满足观众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而创新发展的符合维吾尔族民间舞审美风格的新技巧,这一类技巧更艺术化,专业化。它吸收了古典舞、、现代舞和许多东西方国家的舞蹈技巧精华。如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小翻、蹦子、双飞燕等,在职业舞者的创新改编下,形成了一种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特色的技巧。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技巧“资源" 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徒手动作技巧,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这一点,从以上对维族富有特色的技艺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见一斑。

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与教学

  三、 民间舞技巧与古典舞技巧之关系以及其发展趋向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他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技巧的运用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技为艺而存在,而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技巧对于中国民间舞来说,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民间舞中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民间舞风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国民间舞这门风格性很强的舞蹈表演艺术,怎能不需要高超绝妙的技巧呢?在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的《顶碗舞》,一举夺得了民间舞群舞项目的金奖。这个剧目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维族原生态民间舞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女演员们在表演中头顶盛满清水的小碗,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从容流畅地移动舞步和变化队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风中飘荡。其高超绝妙的顶碗技巧和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上述舞蹈是符合民间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们都是通过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1、中国民间舞技巧与中国古典舞技巧之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戏曲、杂技中的后发展形成的。尤其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许多徒手技巧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蹚、扑虎、叠肩、赞步等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间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的技术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些技巧称为古典舞技巧呢?也许有着先入为主的原因吧。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比中国民间舞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而中国民间舞至今还没有完善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在基本功训练上基本依赖古典舞基训教材。所以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约定俗成地写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实这些技巧是很难从中界定其归属的,只能说它们都是我们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话,那只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应该是谁用的“早"就是谁的,而应该是谁用的“好"就是谁的,所谓用的“好"就是技巧的运用符合舞种的审美风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现的舞蹈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与教学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