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基本介绍

时间:2022-09-26 12:07:09 太极拳 我要投稿

关于太极拳的基本介绍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太极拳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基本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极拳的基本介绍1

  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蝉从拳师陈长兴学得古老的陈式太极拳,在传习过程中逐渐删去发劲、纵跳等激烈动作,演变为速度均匀、动作柔和、连贯圆活,不纵不跳的拳式,后经他儿杨健候与孙子杨登甫修订定型,至今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被誉为“健康之神。

  杨式太极拳融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为一体,是一种美的运动。它使人在美的运动中得到健身,并不知不觉地积累独特的内劲,发挥出神奇的技击力量。

  心意纯正兮,心灵美。杨式太极拳倡导“敬以直内。敬者,心也。心直则意正,心平则气顺。它毫无争勇斗狠之心,绝无矫揉造作之意,自然地使演练者逐渐沉浸在纯洁、诚朴、怡然自得的自美状态之中,陶冶性情,文明心灵。

  拳势工整兮,形象美。杨式太极拳架式宽舒,体势工整,心、息、身协调运动,方法清晰,结构严谨,形随意动,文雅端庄。似静而微动,似动而难察,恰似春蚕吐丝,连绵不断。腰如车轴,如环无端,身心两忘,纯任自然,使演练者在奇妙细腻的弧形螺旋运动中,舒筋强骨,调气和血,健体美形。

  神固韵匀兮,神韵美。杨式太极拳被外国朋友描绘为“伴有深思,做起来周而复始的运动。运动中“思索,“思索中运动,这就是“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动有韵,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节奏匀整。杨式太极拳神定自若,守中气,绝杂念,含目光,凝耳韵。缓缓然,似双手擎山,悠悠然,如溪中浣纱。演练者在外示安逸、内固精神,一片神行的走架中,体验无穷的魅力,横生意趣,益智健魄。

  “阴阳合德兮,功力美;杨式太极拳练其形而传其神,传其神而达其意,达其意而先其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气鼓荡,内动导外动,外动合内动。劲由内换,内气潜转,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丹田吐力,功力老到。刚柔互运,虚实渗透,动静浑然,蓄发相变,奇正相生,全身处处皆太极。功劲似有若无,形影飘忽莫测,劲力乍隐乍现,似若柔软无力,实则无坚不摧。外国朋友称这种无端绪可寻,无迹象可指,看着有,摸不着的太极拳为影子拳(Shadowbox)。古雅高洁的杨式太极拳形意神气韵,合而为一,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美兮,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的基本介绍2

  一、基本介绍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拳种介绍

  太极拳是汉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汉族文化形态。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 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三、太极拳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党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政党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的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的政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武当山钟云龙、陈师行等道长相继开办武当武术传统训练班,21世纪开始,吸引诸多海外人士,来武当山学习武当武术,太极文化。又着手新建太极馆,对来武当山寻求太极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完善的,核心的场所。

  四、历史来源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汉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母亲河”。

  洛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首先,是“河图洛书”,它与古文字紧密连系在一起,把洪荒蒙昧的社会,推向了文明的阶梯。

  河洛汇流,是一种自然现象。洛河水清,黄河水浊,两河交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清浊分明、相互交融变化的旋涡。

  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和伏羲悟太极、画八卦的地方。《易传·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族人文始祖伏羲看到河洛交汇现象,依据“河图”、“洛书”信息,触发灵感,从而创造出了《易经》,产生了太极文化。所以,自古人称“天下太极出河洛”。

  自古以来,河洛汇流处无时无刻不流淌着太极文化之血,联系着河洛文化之脉,缔结着中原文化之根,蕴含着中华文化之魂。她是汉族的文化丹田!据史载:黄帝、帝尧、夏禹、商汤等帝王登基时,都在此沉璧祭天。

  温县,正处于河洛汇流处,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区。温县是人类活动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境内遗存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数十处。夏代,温地称温国;商十四代王祖乙迁都温地邢而中兴;周初大司寇苏忿生封苏国,以温为苏封十二邑之首。《盐铁论》记载显示: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温县地灵人杰。它地理位置优越,南有邙山、黄河为天然屏障,北依太行天堑,是连接晋、冀、鲁、豫的交通要道。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焦温高速南北贯通,其他公路四通八达,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穿境而过,距离郑州、洛阳、焦作三市分别在40-60公里之间,南滨黄河,北临沁水,东连武陟县,西接孟州市,西北与沁阳市接壤,属黄、沁河冲积平原。

【太极拳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太极拳基本功的介绍09-20

太极拳基本功介绍09-16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09-17

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步法介绍03-25

太极拳的三大基本功介绍10-08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09-03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11-04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10-07

太极拳基本技术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