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防治知识培训

时间:2017-03-25 编辑:苏萌 手机版

  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为了家人的健康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健康新观念

  1、无病即是健康:即健康人不会有病,有了病就是不健康。此观点自30年代以来为人们长期沿用。

  该观点的不足(局限性):

  (1)、不完整性

  (2)、消极性

  (3)、过分简单化

  2、健康与疾病是共存的

  病人本身也含有健康成分,而健康人也同时含有疾病的因素,因而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而绝对的疾病就意味着死亡,当人一旦死亡就失去了疾病与健康赖以存在的客体,疾病和健康都将不复存在。

  3、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该定义包括了三个层次的意思

  (1)躯体健康: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健康。

  (2)精神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和道德健康。

  ①心理健康:包括:a.正确认识自我;b.正确认识环境;c.及时适应环境。

  ②情绪健康  ③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定义中增加的内容。当代社会,人们在复杂变化的社会关系中活动,各种行为随时都可受到自身道德意识的评判。当一个人能够克服内心矛盾,作出合理的决策并加以执行时,就会感到心安理得,否则就会产生不安或内疚,在影响健康的多因素中,人们还面临着外在的客观挑战与内在的主观挑战之间的有效平衡,当长期不能达到平衡状态下,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将产生矛盾,造成内心紧张,这样的人即使躯体健康也不能称之为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只能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能为社会所接受,其角色功能与社会功能同人们对其期待的相一致时,即可称之为社会适应能力。

  二、生活质量的概念

  1.宏观上: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作为宏观评估不同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被广义理解为人类生存的自然、社会条件的优劣状态,其内容包含国民收入、健康、教育、、环境、社会服务与社会秩序等方面。

  2.医学上:是相对于生命数量(寿命)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的状态评估,即健康的质量。是指人类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

  三、乙型肝炎的有关知识

  1、了解乙肝

  乙型肝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据估计,全世界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2.15亿人,我国约有1.2亿左右,北京市约有60多万。

  当血液中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通常称为“大三阳”;

  当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核心抗体、e抗体同时阳性,成为“小三阳”。

  “大三阳”、“小三阳”它只代表病毒复制程序,而不反应病情的轻重。

  “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液、唾液、精、乳汁、宫颈分泌液都可能带有传染性。

  “小三阳”表明乙肝病毒复制减低、传染性弱。

  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同时有肝功能异常者,必须接受治疗,肝功能正常并随访半年均为正常,并且无临床症状者,即为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与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一般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接触是不会造成传播的。

  乙型肝炎传染途径

  乙型肝炎是由接触带有病毒的血液、精、阴道分泌物、涎液、汗液或眼泪而传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可在乾了的分泌物生存个多星期。

  传染途径主要有  1.母婴传播--由带病毒的母亲传给初生婴儿。

  2.性接触及生活上密切接触:病毒可由阴道、尿道、直肠或口腔的小的伤口而进入人体。

  3.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咀(吸毒者)、针、穿耳或纹身用的利器;共用剃须刀或牙刷。

  4.医护人员意外地被染有病毒的针咀刺伤。

  5.血液接触、输血等。

  吸血昆虫传播乙型肝炎虽有可能但缺乏充分的证据。

  乙型肝炎不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故乙型肝炎病例大都为散发病例。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治疗上急性肝炎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慢性肝炎无需绝对卧床休息,宜动静结合,注意疗养。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很多,但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患者应根据当地医院情况,由医生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对慢性乙肝病人,尤其对病毒复制活跃者,应注重应用符合国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

  2、何谓慢性乙肝病毒(HBsAg)携带者?

  临床上常将HBsAg阳性而无任何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测多年正常(既往从无肝功能异常病史)者称之为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不可称之为健康携带者)。

  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因此HBsAg携带者不得献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

  HBsAg携带者以男性居多,原因未明。

  3、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怎麽办?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一般有三种情况

  (1)、自然转阴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自然出现病毒转阴现象,年平均阴转率为1-2%;但能否转阴与某些因素有关。

  ①15岁以上成年组HBsAg阴转率高于1-14岁儿童组;②HBsAg低滴度组(≤1:128)的阴转率高于高滴度组(>1:256);③HBeAg阴性者的HBsAg阴转率高于HBeAg阳性者。

  (2)、持续无症状携带状态

  持续携带HBsAg达数年之久甚至终生,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正常,做肝穿刺活检无组织学损伤。

  此类病人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人预后良好。

  (3)、慢性化与恶变

  部分患者在持续无症状携带状态若干年后可演变为慢性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组织学上可见到肝细胞的坏死、变性和纤维化。有些患者已经转化为慢性肝炎,但仍然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肝功能化验也不能发现问题,这时肝穿刺活检就成为是否演变为慢性肝炎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明确诊断,必须做肝活体组织检查。如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则应及时进行治疗。

  4、如何面对携带乙肝病毒的同事?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一起工作会被传染吗?这是很多人经常提问的问题,答案是:由于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和体液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的几率很低,而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就更低了。所以健康人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学习,虽然会共用课桌、椅、门、窗、电话及书写工具等,但均属间接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餐饮具及洗漱用具要单独使用,不要与其他人混用。

  5、乙肝病毒携带者能过性生活吗?应注意些什么?

  若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然后可以过正常性生活,但也要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时最好用避孕套,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配偶。

  6、异性间的性接触能传播乙肝病毒吗?

  现代观点认为,性接触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美国近年在855名随机对象中进行异性间性接触引起乙肝病毒传播给对方的研究。男性427名,女性428名,平均年龄36岁。乙肝病毒异性间总传播率为26%(255/855)。女传男比男传女略高。17岁以下的青少年感染率为3%;18~35岁年龄组感染率为25%;36~44岁的感染率与45岁以上的感染率达37%及36%。其中多数是海地人(57%),其次是黑人(30%)、白人(8.0%)和西班牙人(5.0%)。79%为单纯由异性间性接触传播,6%有同性恋史,5%兼有非肠道药物滥用史,少数有输血、注射、纹身史。抽样调查的结论是:当地居民中异性间性传播乙型肝炎是主要方式。过去报道“不明来源”的成人乙型肝炎病例中,可能大部分是异性性接触引起的。国内尚缺乏类似的调研资料,不过丈夫患乙型肝炎或妻子患病后分别传播给对方的比例亦在15%左右。有报告感染后发病者却不到2%。

  7、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和恋人接吻吗?会不会传染给对方?

  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HBsAg,在和恋人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预防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抵抗力。如果有条件,应当全民预防乙型肝炎。

  8、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应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感染在社会上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家庭内的传播危险性与接触时间、密切程度、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甚至文化教养程度有关。

  由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和乳汁等污染周围环境,传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并阻断上述传播途径,注意对上述分泌物进行适当消毒和隔离。其实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对乙肝的抵抗力,这时即便接触到乙肝病毒也不会被传染了。

  家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开。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人们大多只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应该的),却忽略了摸过钱票的手是脏的,或将钱票等与花生、瓜子等零食置于同一衣袋中,食入后有可能被感染。

  9、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人有无传染性?

  日常生活中常会有一些健康人在查体中发现自己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便以为自己得了乙肝,心情非常沮丧,而其周围的人也非常紧张,害怕自己被传染,尤其是未婚青年更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事实求是地讲,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一般都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传染性的强弱不同。它主要取决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程度。如果病毒的复制很活跃,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染性。反之,病毒复制低下时,血液中很少或几乎见不到病毒颗粒,那么传染性就很弱,传染别人的可能性极低。

  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很多,如HBeAg,HBVDNA、等,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查一下乙肝五项指标。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即为大三阳),其血液就有高度传染性;如果抗-HBe阳性,其血液的传染性就较低。近年来,病毒变异株逐渐增多,靠“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判断病毒的复制水平已不太可靠,最可靠的办法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定量检测HBVDNA。HBVDNA只存在于病毒颗粒的核心内,因此检测到了HBVDNA,就意味着检测到了完整的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HBVDNA滴度高,则传染性就强,反之则传染性低。

  10、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能预防吗?

  乙肝母婴传播能预防,其方法为: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怀孕后,可从怀孕三个月起,每个月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胎儿受到有效的保护。对于已经接近临产的孕妇,可在新生儿诞生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加倍,再于出生1个月后和6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

  11、预防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据研究,HBsAg阳性的母亲通过分娩时感染给婴儿,是乙型肝炎重要的传播途径,而且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慢性HBsAg携带着。如果母亲HBsAg阳性;还伴有HBeAg阳性(简称双阳性/俗称大三阳),那么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对婴儿的感染率就更高,可达90%以上。这些慢性HBsAg携带者,不仅可成为社会上的传染源,而且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有部分病人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死于肝癌。因此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的传播是很重要的。

  其具体办法如下:若母亲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在婴儿出生后6小时之内及1个月后各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2、3、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20微克;若母亲是HBsAg单阳性,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及l、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20微克,经统计效果良好,对婴儿的保护率可达95%以上。

  12、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有什么新方法?

  所谓母婴阻断即在婴儿产前产后进行全程干预,实施主被动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从母体传至婴儿。由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每年大约有200万左右的新生儿因母婴传播而异致出生时携带乙肝病毒。近年采用的常规预防手段是: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实践证明,此法只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70%左右,对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则不产生阻断效果。这种被动的阻断方法使得仍有40万以上的新生儿出生时携带乙肝病毒。最近有些地区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新法,即自怀孕28周起,产妇每月打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0周和2周时,则分别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一个月后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这种主动给予特异性抗体和被动接种疫苗的新手段能高效的阻断乙肝病毒在母婴间的传播率。

  1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能否收入托儿所成幼儿园?

  我国人民对乙型肝炎普遍易感,儿童更容易患病。为保护儿童健康,入托入园前做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已成常规。我们认为检测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拒之门外。有人提出可为他们单独成立托儿所、幼儿园,以使管理和隔离。可选择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保育员和工作人员担任该所(园)、班的阿姨。在该所(园)的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不能成立单独机构的地方和单位,应在幼儿园中设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班,从用离条件上减少他们与阳性儿童的接触。

  近年某幼儿园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题研究。该园有乙型肝炎易感儿240名,全部进行了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3针,每次10微克~20微克)。6个月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接收5名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儿童入托。再过半年及2年半后全园检查。全部接受免疫的儿童无一例发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迹象。说明已接受乙肝疫苗的小儿即使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带有乙肝e抗原(有传染性)的儿童混托,对健康也无不良影响。因此,如果有条件,能给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的儿童和工作人员普遍注射乙肝疫苗,即使有个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儿童人托,他们也已具有抵抗能力,国内也就没有必要为“澳抗”阳性儿童单独分班了。

  14、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怀孕吗?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发地区,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高达10%左右。

  根据临床观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的妇女怀孕,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可高达88.1%,其中5%是在子宫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余大多数是在围产期吸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受到感染。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38%。而且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带乙肝病毒状态,其中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那么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能怀孕吗?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呢?

  早在70-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为减少。

  我国自80年代起,临床上也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为乙肝母亲生育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临床研究,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从怀孕2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均未检出阳性,其机理是怀孕20周起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转输IgG抗体给胎儿的功能。所以,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如怀孕,可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胎儿受到有效保护。对于已经怀孕接近临产的妇女,如果发现是带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新生儿在诞生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加倍,再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如果在出生后立即及生后一个月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再加上母亲又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对子女的保护效果更好。

  15、HBsAg阳性如何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

  我国有1.2亿多人HBsAg阳性,大部分为青年男性,他们的恋爱婚姻没有受到限制,但为了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为了优生优育,应慎重对待。

  如果单纯的HBsAg阳性,而HBeAg和HBV-DNA阴性的患者传染性较小,可以结婚;HBsAg阳性、HBeAg和/或HBV-DNA阳性尤其伴有肝功能异常的病人,提示肝脏处于急性炎症期或慢性炎症活动期,传染性较强,其血液、唾液、精或乳汁、阴道分泌物、尿液均可能具有传染性,不宜结婚;慢性迁延型肝炎虽病情较轻,但也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痊愈后再考虑结婚,而且结婚前对方也应体验,化验血中如果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则可以结婚,如果抗-HBs阴性,应尽快注射乙肝疫苗,待产生足够抗体后可以结婚,而且结婚后需注意:不宜过劳,性生活必须节制,如果HBsAg阳性者为女性,暂时不宜怀孕,应采取避孕措施,同时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离。

  16、患肝炎的母亲能给婴儿哺乳吗?

  乙肝患者的乳汁中HBsAg呈阳性,可能传染乙肝病毒。但母乳喂养有很多好处,而且研究统计表明,奶瓶喂养和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传播率并无明显差别;相反,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清除率要高于奶瓶喂养。而且,在其出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注射之后,小儿基本上能避免通过哺乳染上乙肝病毒。但是应该注意: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如HBVDNA等)呈阳性,则不宜用母乳喂养;如果乳头有出血和溃疡,也不宜进行母乳喂养。溃疡处的血液或组织已经被乙肝病毒感染,容易通过小儿口腔损伤处进入其体内;哺乳前应对自己的双手消毒,尽量减少传染的几率。

  17、什么叫“大三阳”和“小三阳”?

  在乙型肝炎的病毒指标“两对半”化验中,老百姓习惯把HBsAg、HBeAg、抗-HBc3项同时阳性者称为“大三阳”。把HBsAg、抗-HBe、抗-HBc3项同时阳性者称为“小三阳”,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在临床上,如果是“大三阳”,提示无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均表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病毒数量多,传染性强。

  “小三阳”出现在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意义则不尽相同。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在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时常提示病毒复制减少,病情趋于好转,近期有痊愈的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时则表明: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数量减少,传染性降低。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大三阳”或“小三阳”都只能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或反映传染性的强弱,而不能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由于病毒的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因此病毒多了不一定肝损伤严重,病毒少了不一定肝损伤轻。或者说,“大三阳”者病情不一定重,“小三阳”者病情不一定轻。因此不能根据病毒指标是“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治疗,而要根据是否有肝损伤和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采取治疗。

  18、“大三阳”怎麽办?

  “大三阳”是人们的一种习惯说法,实际是指体内病毒复制的状态。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大三阳”时怎麽办?是否需要治疗?这是患者常问的问题。我们的意见是,如果确为“大三阳”,则需作进一步的全面评价肝脏功能的检查,如血常规,肝功(ALT、AST、BIL、TP/A)、HBVDNA定量、B超等,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1)肝功正常、无临床症状、各项检查未见肝脏明显损伤者,采取动态观察,每6个月进行一次HBV血清学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及B超的检测,暂时可不予治疗,但在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

  (2)肝功不正常,HBVDNA阳性,有临床症状者,考虑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需要到医院接受保肝或抗病毒治疗。

  (3)肝功正常,无明显症状,但其它检查结果如B超等提示肝脏有损害,则最好做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如肝组织病变非常轻微,处理情况同(1);如病理改变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则处理情况同(2)。

  19、“小三阳”怎么治?

  小三阳患者,首先要明白自己目前的状况。请注意查乙肝病毒HBV-DNA,此项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1、如果肝功正常,乙肝病毒HBVDNA阴性,则不需要治疗,每半年定期复查肝功即可。2、如果肝功正常,HBVDNA阳性,可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如果肝功异常,则要考虑降酶治疗,根据HBVDNA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4、如B超有肝硬化趋势,则应做肝穿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建议平时注意:终生戒酒,不生气,不疲劳;应定期复查肝功及腹部B超。

  20、乙肝也有父婴传播

  据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专家日前介绍,最近国内外有关研究指出:乙肝病毒也可父婴传播。研究发现,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该病毒存于精子头部细胞浆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其母亲无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使这种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这种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预防父婴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要求新婚夫妇在婚前要进行乙肝检查,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进行积极治疗,待病情治愈无传染或病情稳定后方可结婚育子。如果病情稳定需要结婚时,可先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注射和待到机体出现抗-HBs阳性时,才能结婚育子,但其所生新生儿除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外,还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1个月分别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1毫升,以期保护新生儿。

  有资料表明,父亲HBsAg阳性,其子女乙肝病毒感染的机率是20%,母亲HBsAg阳性,其子女乙肝病毒感染的机率是80%,目前预防的方法就是在小孩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21、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有哪几类其主要代表药物有哪些?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任何药物都不曾显示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明确而肯定的疗效,因此目前仍在进行各种试验治疗。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治疗药物大体分三类:①抗病毒药物:包括人白细胞干扰素、人体纤维细胞干扰素、人免疫干扰素、阿糖胞苷、磷酸阿糖胞、无环鸟苷、病毒唑、磷羧基甲酸、聚肌胞苷。其中以干扰素疗效较为肯定。②免疫调节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左旅咪唑、乙肝疫苗、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卡介苗、免疫抑制剂、胸腺肽、猪苓多糖等,其中以免疫核糖核酸较为有效。③改善肝细胞功能药物:如肌苷、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22、治疗慢性乙肝的最新药物是什么?

  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抑制HBV的复制,促使肝病缓解和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早期研究证明,中国病人对干扰素治疗有效率低,有副作用,且价格昂贵。目前临床评价新的抗病毒制剂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最有希望。拉米夫定对HBV逆转录酶和RNA聚合酶活性均有抑制,拉米夫定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抑制HBV复制的效用,使失代偿性肝硬化或肝移植后复发肝炎病人得到改善,用法为100mg/次,持续1年。泛昔洛韦是口服的喷昔洛韦的前体,可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并抑制HBV逆转录的起动,且耐受性好,并能有效抑制HBV在慢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或肝移植后复发乙肝病人中的复制。两药短程治疗后很少有持续疗效,且有抗药突变体报道,目前仍是实验性治疗。

  23、乙肝能根治吗?

  对于这个问题,难于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我国几乎一半左右的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绝大多数人为一过性感染,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最终会被彻底清除,机体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能够抵御乙型肝炎病毒对机体的再次侵袭。

  只有极少数感染者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或成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由于急性感染多呈自限性经过,所以其治疗并不复杂。一般也不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隐性感染者难以发现,往往不知不觉之中病毒已经清除了。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病毒自然阴转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再加上药物、免疫压力等因素的作用,其e抗原阴转的几率也不过在40%左右,表面抗阴转低于10%,核心抗体几乎不阴转。即使出现了e抗原的阴转,还要区分是自然阴转还是变异阴转,因为e抗原的阴转并非好事,这种变异可使乙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监视,从而影响肝炎的预后。自然转阴可使宿主传染性降低或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但总的来说,慢性持续性感染,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是未解决的难题。

  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其清除率更低。面对这种情况,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时,应从抗病毒、机体免疫调节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但当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最终结果并非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使乙型肝炎病毒指标转阴,而是持续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肝脏炎症得以缓解,阻止肝纤维化进程,并使宿主传染性降低。因为即使是疗效好、价格昂贵的干扰素、拉米夫定,也达不到使大部分感染者完全清除病毒的目的。

  目前国内关于乙型肝炎的疗效标准,均无乙型肝炎病毒阴转这一项。由此可知,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持续感染,病毒得不到彻底清除,故医学在现阶段尚不能“根治”乙型肝炎,而乙型肝炎患者也要轻信“根治”的神话。

  24、怎样看待肝病药品广告?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转化,解毒,代谢,乱用"保肝药"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另外,各种药物(中西药物)成分错综复杂,药物之间的化学及拮抗作用很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加重。药物本身长期使用也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最终也会产生诸如脂肪肝,药物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严重情况,乙肝患者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用药的原则是:少而精,以安全有效为准。治病务必前往正规医院,用药务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广告,诊所,"义诊"用药都应冷静对待,最好不用。

  25、家中有肝炎患者应怎样消毒?

  可根据当时当地所具备的条件选择如下方法。

  (1)煮沸消毒:将患者的餐具、茶具、玩具、耐热的物品和小件布料衣物浸没水中,加盖煮沸,100℃1分钟就可使甲、乙两型肝炎病毒失去传染性,煮沸15~20分钟(从水沸后计算)可杀灭肝炎病毒。

  (2)蒸气消毒:家用大一点的高压锅或做饭用的大蒸锅、蒸笼,适用于金属、玻璃、陶瓷器、餐茶具、钱及书报的消毒,消毒时间为水沸冒气后20~30分钟。

  (3)洗消液消毒:解放军某医院研制的肝炎消毒洗涤灵对甲型、乙型和其它各型肝炎病毒具有高效消毒的洗涤剂。加水40~60倍可洗消茶具、餐具、厨房用品;加水40倍可洗消家具、浴池、厕所、便盆;加水100~200倍可洗消鱼、肉、蔬菜及水果;加水1倍可洗消患者疾渍、粪便、血污。还研制一种香水消毒剂,稀释1~10倍可用于桌面、碗筷、水果、皮肤、衣服等物品的冲洗,喷雾或浸泡,只需1分钟即可杀灭肝炎病毒(对其它致病细菌、芽孢亦有效),用后需清水擦洗,对人无毒、无刺激性,避光阴凉处可保存1年。

  (4)过氧乙酸消毒:适用于室内表面、患者用品、餐具和洗手消毒。对污染物品用0.05%的浓度浸泡2小时,室内(居室)表面用0.5%~0.8%气溶胶喷雾每平方米30毫升,密闭1小时。用0.05%~0.2%浸洗手后用肥皂流水冲洗均可达较好杀灭病毒的效果。

  (5)漂消毒:用3%漂澄清液可对居室地面、白墙喷洒,关闭门窗2小时;对患者呕吐物、分泌物及粪便应用漂消毒后再冲走;污染容器可放在3%漂澄清液中浸泡2小时。

  (6)其它:湿式高效消毒巾是解放军某医院1989年研制并通过京消监字第0104号文号的防肝炎、防性病消毒巾,对肝炎病毒有强大速杀作用,安全可靠,气味芬芳,适用于管具、水果、皮肤、门把、扶手、开关、工作台桌面、坐椅表面的清洁消毒。


更多禽流感培训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乙肝防治知识培训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