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时间:2022-02-24 15:10:09 舞蹈形体 我要投稿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并不是一直就存在的,作为一种代表或象征中国传统艺术的舞蹈文化,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那你知道中国古典舞特点吗?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篇1

  一、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圆润流畅

  “圆润”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其动作与内容的差异及对立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高度的协调、平衡、一致的整体,形成一种“圆”的艺术。而在生活中,“行云流水”、“曲折婉转”、“龙飞凤舞”、“闪转腾挪”等词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典舞。的确如此,单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动势动态来看,它确实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圆运动原则。

  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无论是身体体态的拧、倾、圆、曲,还是舞蹈动律上的起承转合规律,及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上,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即是圆润流畅。

  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蹈的圆周运动,其实暗地里冥合了中国传统“周而复始”的流序。在中国古典舞里,“圆”得到了最精纯、最深刻的展示与表现。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在往复回环的舞台、盘桓往复的时空、无限绵延的艺术空间中,实现了对生命曲线之美的再现,沉淀出了契合宇宙自然之“道”的圆道。

  二、中国古典舞的特有神韵——形神兼备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点之一。所谓“神韵”,指的是神采气度与风格韵味的统一。“神”,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韵”则体现一种品位,一种和谐与风雅。如果说“神”中透着阳刚之气,而“韵”里则含着阴柔之美,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即体现为形神兼备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蹈中,“神”是不可捉摸的,但其“形”却可视可感,同时它也是艺术家之神情意的物质载体。中国古典舞以深厚的思想与深邃的感情为内涵,并以其作为统领“形”之“神”,而气韵,则是形神合一,是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交融而达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思想的深刻和情感丰富的意象表现。另一方面说,对中国古典舞而言,形神兼备之情态还包含有“天人合一”的品性与意趣,使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髓。

  “神韵”只是古典舞“身韵”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古典舞中的“神韵”,是通过舞者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去支配舞蹈动作,而不是一种盲目的、纯功能性地去完成动作。为此,我们发现: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有些人虽然动作很规范,也很到位,但是总让人感觉十分“苍白”,这就是缺乏“神韵”的表现。只有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特有的神韵,才能真正做到形、神、意、气、力的完美结合,实现古典舞特有的“神韵”,使舞蹈动作变得“形神兼备”,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神韵”之美是古典舞的生命之源。“神韵”显示了中华民族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智慧之光,它有着久远的思想文化渊源。“神韵”给我们提供了美学智慧,是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和艺术源泉。

  三、中国古典舞的飒爽英姿——刚柔相济

  相对于西方舞蹈,中国古典舞的特点是偏柔弱,具有阴柔之美。但就中国古典舞本体而言,同样也存在着阳刚、阴柔之分,且实际过程中还十分强调刚柔相济,这其实就是中国古典舞在刚柔相济中体现出的飒爽英姿。

  从舞蹈表现形态看,中国古典舞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技艺交融,刚柔并济。可见,中国古典舞是以阴柔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柔中寓刚的舞蹈。而刚柔作为动作特征的两个极端,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在对立中求得统一的。以刚柔相济为特征的中国古典舞,和谐有致地融会了刚柔的意象,故而刚柔既是中国舞蹈的动作基本元素,也成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类型的基本范畴。

  以舞蹈动作的柔韧训练为例,这在中国古典舞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主要是为身法舞姿做好前期准备。柔韧训练练就的“身韵”,可以赋予舞蹈以灵魂和特色。例如,舞蹈《书韵》,以男子独舞来表现中国书法的神韵,以自然形态的舞者来比拟书者以体现书之韵律、章法,意象与道体同一的宇宙生机,同时体现舞蹈的精神。中国古典舞中刚柔相济之风姿,是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外化形式,反映了其阴柔与刚健协调一致的内在精神气质,成为典型性的舞蹈审美意象。

  四、中国古典舞的深远意境——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舞都是以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之意境作为其艺术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古典舞中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之境界,就是要达到如诗如画的超越现实本真的状态,就是要以诗宣情以画达意,从而揭示寓于景物却超然物外的心性主体的关于生命的理解与情感。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本质上是生命本体对“道”的深切体悟和外现。

  诗情画意之境界更多地指诗外之情和画外之意,是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在艺术共鸣基础上的心理想象的投射及其达到的境地。因此,以诗情画意而造“无我之境”以体现“气韵生动”,便成为中国古典舞艺术的上品和极致。

  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在于模仿,而这种模仿是对自然界的抽象再现,是通过身体语言与自然的沟通与交流,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特殊的对话方式。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类,古典舞的美学特质强调“传神”,而美学的“神”,就是艺术追求的“意境”,因此,中国古典舞所表现的神韵,与“诗情画意”的境界品格便完全一致。

  五、技术、技巧的民族特性

  (一)旋转的特点

  1、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2、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3、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4、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民族舞姿转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还大有余地,还有很好的前景。

  (二)翻身的特点

  翻身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民族技巧。它的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

  1、民族性强

  翻身这种技巧形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动的特点,而且它和身法的结合也最紧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强。

  2、形象性强

  翻身在空间运动中形象鲜明,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间的.弧线运动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闪电;连续“串翻身”,像车轮滚滚,形象性很强。

  3、表现力强

  翻身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如慢的连绵不断的翻身,表现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快速的翻身,表现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急速有力则表现英武刚健……

  近年来,翻身有了新的发展,结构形式丰富了,加强了流动性和复合性,加强了对比性,除了性格刚柔、急缓、大小、快慢的对比,作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技巧的训练内容和表现手段,它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展现我们民族的民族特性。

  (三)弹跳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

  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

  1、把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和加强难度。

  2、加强“身法”性:把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在跳的过程中呈现拧、倾、翻、闪、展、腾、挪。

  3、空中的横向转体有了新的发展,这显示了我们民族技巧的特点和技巧性的加强。

  4、高低对比,起伏跌宕,对比鲜明是中国古典舞弹跳的又一特点。

  5、由于弹跳技巧的爆发力量,为弹跳技巧复杂性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在弹跳的复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6、在空中变方位也是古典舞跳跃的特点。

  7、弹跳和武功技巧相结合。

  无数的身法和技术是古典舞所要吸收的重要方面。但其训练目的却不尽相同。武术的训练是以技击和攻防为目的的,舞蹈的训练则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刻划人物的性格为目的。

  8、与身法结合,形成和加强了古典舞跳跃进的流动性和语言性及风格特点。

  六、古典舞的起源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读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篇2

  1.古典舞简介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2.古典舞的基本手位:

  (1)兰花掌: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2)兰花指: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3)拳形: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4)按掌:以兰花掌,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5)托掌:以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6)提襟:女以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7)山膀: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山膀。

  3.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脚位

  (1)正步位:双脚并拢,脚尖正对前面,身体微微向前。

  (2)小八字步:在正步位的基础上,脚尖微微分开。

  (3)丁字步:脚步成丁字位站姿,脚尖分别在8点与2点方向,前后跟紧贴后脚窝。

  (4)踏步:后脚脚尖踏步在后,后膝盖靠在前膝盖窝。

  (5)点步:重心在后,前脚点步在后脚斜前方。

  (6)大掖步:前脚弯曲,后脚伸直脚背点地。

  4.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

  (1)单山膀:(以右手为列,下同从略),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平为止,身体面向两点,头转向八点;

  (2)双手膀: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两点上方;

  (3)顺风旗: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位血上方;

  (4)双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侧撩至头上,盖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点下方;

  (5)托按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是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体面向两点眼亮相于八点斜上方;

  (6)山膀按掌:动作同脱掌,只是最后姿态为右山膀左按掌;

  (7)斜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分前撩至顺风旗位手心向上,高臂为扬掌位;

  (8)冲掌: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由下向右双晃手一周右胯侧,右手端掌与左手掌掌心相对,然后右肘后提左掌向八点下方推出,眼随左手方向亮相;

  (9)提襟: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臂下崔,手握拳提于右胯旁,同时左肩微向前眼看右手。然后左臂下崔,手握拳于左胯旁,同时右肩微向前,上身略向左拧,手腕略向里转,虎口在身前斜对胯,甩头向八位亮相。

  (10)云手: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相关文章:

古典舞特点有哪些10-21

中国舞有哪些特点09-15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舞蹈11-08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中国古典舞音乐推荐11-02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手部动作09-21

中国古典舞特殊能力有哪些10-13

跳好中国古典舞能力有哪些09-02

中国舞表演有哪些艺术特点09-24

中国舞有哪些特点与规律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