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影视产业的生态逻辑

时间:2021-04-05 14:16:00 影视制作 我要投稿

浅谈网络影视产业的生态逻辑

  网络电影产量的膨胀不仅仅反映出内容创作的活跃,更重要的是网生影像的产业生态的蓬勃生命力,其中有很多网生影像的社区正在成为整个大生态里的小生态,并扮演着行业熔炉的角色——锻造人才、冶炼IP,譬如说,刚刚在新三板上市的北京新片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片场),小编近期采访了其创始人尹兴良,与他一起探讨了网络影视产业的生态逻辑。

  网络电影:中国的B级片,粗糙但磨砺

  “网络电影投资成本低,一部投资小的可能十几二十万,多的三五十万。“尹兴良介绍说,网络电影的制作门槛由于其成本低,因此涌入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内容品质的呈现上也就良莠不齐。此外,由于不同于主流市场的严苛监管,在网络电影的题材和内容表现方面往往比大银幕和荧屏更“生动”,血腥、暴力或是情色内容往往更能触达细分人群。

  实际上,如今网络电影在很多方面与好莱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B级片有着相似之处。当时的美国影院实行双片制,在投资较大、制作精良的A级片前会放映一部成本低廉、制作相对粗糙的B级片。B级片在实力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为了吸引观众,当然就要以色情、血腥、恐怖等元素来招徕观众。而在当下,网络电影要在视频网站上与院线电影同场竞技,争夺流量,网络电影的B级片化自是难免。

  彼时的好莱坞,B级片由于其严苛的成本控制以及观众导向的生产管理,为行业输出了大量在今天被称为有“产品经理”意识的导演、制片人,以及专攻特定类型、题材的独立制片公司——直到今天,好莱坞B级片仍在为A级制作源源不断地输送导演,譬如《银河护卫队》导演詹姆斯·古恩、《哥斯拉》导演加里斯·爱德华、《速度与激情7》导演詹姆斯·温都是从B级片历练出来的——一如肖央、大鹏、叫兽易小星从手机屏走向大银幕。

  尹兴良在谈到网络电影的导演时,认为他们大多数都对商业敏感,“能屈能伸”,能理解和认同视频网站播出后产生的各项数据。在尹兴良看来,数据会清楚地告诉投资人、平台播出方、创作人以及他们这样的出品方、发行方“这个片子拍得好还是不好”。小编注意到视频网站的后台能够在多个维度刻画一部作品,包括播完率、人均时长、人均播放、拖拽点等等,这些数据其实比院线电影的票房、观影人次、排片率、上座率等更残酷——但于创作者和生产者则可因此更直观地把脉作品在商业上的得与失。

  新片场可以被看作是包括网络电影在内的网生影像的独立制片公司,根据其公开转让说明书介绍,其主营业务为出品制作和传播发行,“公司主要通过在国内范围内开展自主新媒体影视作品的内容出品业务、商业定制新媒体影视作品的制作业务、客户新媒体影视作品的传播业务和发行业务来获取收益。”在其两个自有平台“V电影”网和“新片场”网上,分别聚合作品和聚合创作人,以社区的形态聚合网生影像的创作力。其公开转让说明书上的描述是,“通过独家或联合拍摄、制作的方式,形成满足市场观众需求的新媒体影视作品。新媒体影视作品的传播发行业务具体分为自制网络影视作品的传播发行、商业定制影视作品的传播发行,以及授权影视作品的推广发行等。”

  “我们产生内容的方式跟普通的影视公司自己拍、自己做的生产模式不太一样,我们一方面通过代理发行去沉淀大量的内容以及沉淀一些数据。另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数据模型去筛选优秀的创作人一起合作。”尹兴良介绍道,“代理发行其实很简单,就是平台上优秀的创作人产生的作品,跟我们发行合作。我们相当于把内容发行到各种播出平台,获得推荐之后,会有一个分成,我们占的比重从10-50%不等。”

  随着视频网站全面转向PGC的内容定位策略,以及各家对网络电影采购的日益加码,作为上游市场的出品方、发行方愈发变得重要,于创作人而言低门槛的行业竞争当然激烈,专业的出品方和发行方能够指导和帮助创作人生产符合播放平台需要的网络电影;于爱奇艺、优土、乐视等播放平台而言,就像传统影视产业里的院线和电视台一样,在上游产量激增的情况下,无法完全评估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出于避险策略选择有长期合作关系并曾持续提供优质作品自然是这些播出平台的首选。

  在新片场的公开转让说明书里显示,与搜狐(飞狐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土豆(上海全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爱奇艺(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优酷(合一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均有一年期的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