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0-09-04 11:32:31 音乐培训 我要投稿

对佛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一、佛教音乐在我围传承与发展中的兴衰融合

对佛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特色音乐,佛教音乐历经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兴衰融合过程:佛教音乐最早由于印度的“梵呗”与中原的语言及音乐传统不适应而妨碍了传播,后来经僧人们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地熔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部分。

  东晋时期佛教音乐正式确立了唱导制度,并对其目的、内容、形式、场合进行了规范。庐山慧远开创了以音乐为舟楫,广弘佛法的途径。佛教音乐发展到南北朝之后形成了说唱兼有、声文并茂的讲演艺术,并由此涌现了许多擅长佛教音乐的高僧。如道照、昙宗、慧琚等,他们“尤善唱导,出语成章”。由于他们的积极倡导和传播,梁朝佛法兴盛,红及一时,尤其是北魏笃信佛教,以致“梵呗屠音,连檐接响”,这一时期佛教音乐在各地传播且各有地方特色。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盛旺时期,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包括佛教音乐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帝王和上层人士大都是佛教的信奉者,也是佛教事业的支持者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者。佛教音乐从寺院走向宫廷和民间,也为佛教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后,佛教音乐因市民阶层的出现而日趋通俗化。明清以后,佛教音乐日益深入民间,许多佛曲用民间曲调演唱,受佛教音乐的影响,民间音乐日趋繁荣。从明清到近代,佛教音乐逐渐走向衰退。

  佛教音乐迎来复苏的春天,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佛教事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佛教音乐也迈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1986年,北京佛教音乐团冲破重重阻力,赴德国、法国、瑞士演出,这是中国古老的宗教音乐第一次走出国门,此后几年,北京智化寺音乐、五台山佛乐、拉卜楞寺佛乐也陆续走向世界。2003年冬天,由北京佛乐团、五台山佛乐团、拉卜楞寺佛乐团、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等宗教艺术家们联袂打造的中国佛乐精粹展演,首次亮相北京中山音乐堂,此次展演对佛教音乐走向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春天,中华佛教音乐团相继赴台湾、澳门、香港演出,并远赴美国洛杉机、旧金山和加拿大温哥华进行巡回演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精彩的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佛教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神韵。

  二、佛教音乐在传承与发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佛教音乐的恢复和发展来势很好,但绝不能因此乐观,要真正让佛乐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还存在不少问题。

  人才缺乏。这是制约当前和今后佛教音乐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一些从事佛教音乐的僧众们大多年事已高,要从事大型的佛教演出已力不从心,而一些年轻的僧徒多受社会观念影响,功利意识较强,大多数佛教徒即使是一知半解,也是把它当作自我修行的“工具”,而不是作为传播佛法的“法门”。因此,无论在取材范围、演唱场合、欣赏对象以及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况且相当一部分佛教徒游离于全国各大寺庙,居无定所。由于后继乏人,从而限制了佛乐的发展。至于研究佛乐的专家教授和从事佛乐研究的专业机构更是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天天生活在晨钟暮鼓中的僧人们对佛乐置若罔闻了,长此下去势必会加快佛教音乐的衰微。

【对佛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11-04

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11-12

民族舞创作的传承与发展11-02

关于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11-02

南京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08-28

音乐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09-30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1-14

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0-21

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05-21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理性思考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