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不同层次的员工

时间:2022-04-12 16:55:24 员工激励 我要投稿

如何激励不同层次的员工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企业管理是尽可能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省、快、多、好的目标,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激励不同层次的员工,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激励不同层次的员工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员工的积极性将直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即如何激励员工越来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

  然而,面对不同情境、不同对象,激励的效果是有差异的,盲目效仿或一视同仁的激励措施,往往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员工积极性受挫。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如何在充分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基础上识别员工差异化的需求,并采用灵活的激励方式是实现有效激励的关键。

  C公司是广东省一家生产五金配件的民营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现有员工500多人。C公司长期在广东地区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但近几年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其领先地位不保,降到追随者行列。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C公司开始寻找问题的症结,经过较深入的调研,发现薪酬体系不够完善合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绩效工资缺位,对员工激励不足

  c公司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但作为激励薪酬重要组成部分的绩效工资却普遍只占工资总额的15%左右,并且公司也没有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形同虚设。与此同时,工资组成结构也没有考虑工龄这一因素,这就使得在同一岗位上,老员工的工资和新员工的工资几乎无法拉开差距,这让很多老员工感到不公。

  2、缺乏有效晋升机制,骨干员工流失严重

  目前C公司只有一条晋升通道——行政晋升,即从普通员工升至班组长,再到主管、经理。由于公司本身提供的职位就不多,所以晋升机会有限。而在当前的薪酬体系下,不晋升又难以取得工资的显著增长,致使公司中一些能力强而资历低的核心骨干感到不公平,导致骨干人才的流失。

  3、薪酬结构没有体现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差异

  C公司的这种一刀切式的薪酬结构虽然简单而易操作,但严重忽视了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责任和风险,无疑会激起许多员工的抱怨,难以激励有能力的员工为公司贡献力量。

  由此可见,忽视差异、一刀切式的激励政策是无法起到激励作用的。针对此类问题,华恒智信顾问老师凭借多年企业实践与研究经验,提出以下激励思路:

  1、做好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只有全面获悉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明确不同岗位的客观需求,建立以事为导向的晋升通道,才有可能实现科学的激励。

  工作分析的第一步是对整个工作的内容、过程、环境、人员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象,选择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工作日志、文献研究等方法,将与各个职位相关的所有工作全都收集起来;第二步,便是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由谁来完成,什么时候完成工作,在哪里完成,怎样完成此项工作,为什么要完成此项工作;最后一步,就是要将分析的结果编制成工作描述和岗位说明书,提交给各个部门,并持续反馈。工作分析的最终效果就是使完全不了解某岗位的人通过阅读岗位说明书,就能够明白该岗位的职责、任务、特征及胜任条件等相关内容。

  2、进行人员分析

  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需求特点和适合的发展路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30岁以下的员工目前都是80、90后,他们大部分处在刚毕业不久或参与工作没几年的状态,经验尚显不足,技术也仍不纯熟,但他们充满活力,自主性、创新性强,最注重的便是工作的价值认可、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跳槽成本也相对较低;30至45岁之间的中年员工,大多已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但他们的基本也已经成婚,需要承担家庭责任,上有老,下有小,加上房子、车子、社交等因素,物质需求是比较高的,可谓能力与压力并重,因此他们最看重的是薪资和晋升空间;而45岁以上的老员工,他们经验和阅历最丰富,对公司、对行业的认识都比较深,忠诚度较高,但惰性和自大心理也相对较强,他们重视地位和尊重,并希望能够安稳留下去,要想激励他们开拓进取,还需加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针对公司具体的人员特点和各层次员工的能力和需求,结合工作分析的结果,为员工提出不同的发展规划,让员工进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实现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并为不同的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量身定制不同的激励方案。

  3、明确岗位晋升的任职资格和薪酬激励

  每项工作都是需要根据其性质和难度,划分成多个递进的级别的,并明确对应的能力要求,以此作为岗位晋升的任职资格,而不是盲目地依据工龄或领导的主观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岗位提升的要求,员工才能清楚自己要想获得提升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工作也便有了方向和动力。

  当然,配套的薪酬激励政策也必须同步推行,但薪酬上涨不能单纯地与职位上升挂钩,薪酬的鼓励必须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为依据,职位的上升仅仅是证明了该员工具备了承担更多责任的能力,而只有真正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完成了对等的工作,才有资格享受相应的薪酬奖励。

  管理是一门科学,激励是一门艺术。唯有对工作、对人员进行充分分析,让不同工作与不同员工有机匹配起来,以事为导向地制定激励政策,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激励员工方式

  如何更好的激励员工,让员工保持更好的工作激情,这是许多管理者都非常关注,也非常头疼的问题。激励做得好,员工精神倍增,业绩突飞猛进,个人与企业双丰收。激励做的不好,员工士气低落,工作绩效下降,更甚至人心涣散,拔腿走人,让企业人财两失。因此,激励是一个科学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需要认真地把握。

  物质激励作用有限

  激励是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员工对工作是否满意,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等物质性激励。有这些员工不会满意。但没有这些,员工会很不满意。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挑战性工作、工作责任,发展机会等非物质性激励。它是激发人员的内在动力。

  从双因素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许多企业的薪酬加薪福利等物质性激励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物质激励固然重要,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解决员工的保健因素,不能从真正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反而会因为平均主义或者是分配悬殊而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带来内部相互攀比的副作用,让企业管理者事与愿违,赔了夫人又折兵。

  科学的激励方式是既能解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又能激发员工内在潜能。让员对工作充满激情,而且还要满足员工个性化的需求。这其中,物质性激励是基础,没有它,其他激励做的再好也是空中楼阁。非物质性激励是关键,通过它,让员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个性化激励则是在两者满足基础上的升华。

  让物质性激励发挥最大作用

  物质性激励因素很多,给员工最大激励效果的是薪酬与绩效评价制度。这两者是激励的基础。薪酬设计能让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而考核设计则让人的贡献得到合理评估。当人的价值和贡献都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时,就能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薪酬激励

  薪酬是激励的基础,尤其是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国更是如此。但是国内常见的薪酬一刀切、平均主义、你有我有大家有做法,让薪酬激励作用大大弱化。若让薪酬激励真正发挥出来,就必须按照薪酬公平原则科学性设计。薪酬公平性原则包括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

  薪酬外部公平:企业内部薪酬与外部市场薪酬相比要具有公平性。员工薪酬不一定比外界高,但一定不能比外界平均水平低,当薪酬低于外部时,人员就会人心浮动另攀高枝。同时薪酬外部公平性对不同员工也是不一样的,对企业中高层或者是技术人员等企业稀缺资源来说,外部无数的橄榄枝在等着他们,因此这些人的薪酬要相比外部处于中高水平才有竞争力。而对于市场能大量供给的普通员工来说,处于市场中等水平即可。

  薪酬内部公平:薪酬在内部各岗位相比要有公平性,也就是说当个人与企业其他人员比较,感觉自己薪酬公平时,薪酬就能发挥激励作用。这就要求薪酬要体现岗位价值,与岗位的难度、复杂度、岗位责任、知识水平等直接挂钩。这样由于岗位价值不同,岗位之间薪酬就会相差很大,如员工与经理之间的薪酬。即使同等级别岗位薪酬也会有很大差别。如市场部经理与后勤部经理的价值责任大小迥异,薪酬也会有明显区别。

  绩效激励

  绩效考核是保健性激励的'另一个基石。如果在企业中员工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评价,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巨大的打击,工作绩效就会直线下降。这就需要绩效考核的科学性设计。

  要让绩效考核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就要把握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就不能是德勤能绩的泛泛而谈,也不是几十个考核指标的简单罗列。考核标准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核心工作紧密结合,考核的重点是关键业绩指标,这样才能出体现员工的工作贡献。

  同时绩效考核必须是一个完整流程,目标设计、过程辅导、考核面谈、绩效改进等一个也不能少,这样考核与员工改进相结合,考核与过程辅导相结合,员工能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这样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激励性就会大大加强。

  与奖惩挂钩是考核能发挥作用的关键,绩效考核与薪酬、职位升迁、培训、福利等紧密挂钩,让奖励重点体现出绩效,减少因资历、搞关系、巴结上司等行为而产生的激励。这样使公司形成奖优惩劣、促进业绩的激励导向。这样就激励着人员行为朝着公司期望的方向发展。

  让非物质激励激发员工潜能

  物质性激励免除了员工生存的后顾之忧,而非物质激励则能唤醒员工内心自我的潜能,实现自我需要,把工作变成个人的事业和乐趣。这其中,挑战性工作、职业生涯管理是管理的环节。通过挑战性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斗志;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

  挑战性的工作

  挑战性工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工作的丰富化,另一种是工作的高目标。

  工作丰富化:工作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力量,没有人喜欢平庸平淡的工作状态,尤其对于那些年纪轻轻、干劲足的员工来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成功的满足感,比实际拿多少薪水更有激励作用。管理者可以灵活运用工作激励,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对工作赋予更多的职责,并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与岗位的合理匹配,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工作高目标:太容易做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斗志,设计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让员工跳一跳够的着,这样更能激发员工工作激情。设计目标时,员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与组织目标相一致。这样让员工看到其工作对组织的价值和贡献。同时也看到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个人目标也在不断实现,这样就形成内生的的激励,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职业生涯设计

  为员工的未来设计职业生涯,可以有效解决员工的职场倦怠,引导员工超着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这是激励的高级形式。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多通道职业生涯体系。包括管理、技术、业务等多条上升通道,每一通道都有对应的等级和晋升标准,而且各个通道在责任、报酬及影响方面都具有可比性,人员在一定条件上可以实现晋升和彼此通道的转换。

  通过多通道生涯设计,就为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专业人员晋升创造了条件,以往这些人员晋升往往靠当官一条路,这样很容易把一个优秀的业务能手变成蹩脚的管理者。而多条晋升通道,人员可根据其职业兴趣和技能,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样就告别了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能实现晋升。这样他们就把精力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这对人员有极大的激励效果。

  差异化的激励设计

  人有千差万别,导致需求各异。因此“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会费力不讨好,而根据员工需求和变化制订差异化、个性化的激励措施,激励效果会最大。

  针对人的层次需求进行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员的需求层次不同,激励形式肯定也会不同才行。

  对于基层员工或者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员工,由于工资较低,他们的需求更多的停留在生存层次,对他们更多的是采用物质激励是适用和有效的。相反,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早已过了生存阶段,来自内在精神方面对成就的需要更多些,因此公司除尽量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外,还要注重精神激励和工作激励,如晋升、授权、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尽量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这些人的需要。

  根据人的个性状况进行激励

  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员工得到的激励是否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就决定了激励效果的高低。如果一个员工努力工作,希望得到晋升,结果却是加薪;或者一个员工希望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却得到了几句表扬的话语。激励效果就会逊色很多。

  通常来说,年轻员工比较重视拥有自主权及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年员工比较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及事业发展的机会,年龄较大的员工则比较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员工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因此,激励机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收到最佳的激励效力。

  总体来说,员工激励非常复杂的工程,除了薪酬考核等物质性激励、职业生涯规划等非物质激励外,还与企业文化、企业氛围、企业培训制度、企业制度流程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激励机制时,一定要了解组织具体情况,了解员工实际需求,这样有针对性的设计激励措施,才能有更好的激励效果和让员工充满激情。

【如何激励不同层次的员工】相关文章:

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激励08-23

员工激励的三个层次区分10-01

如何激励员工?09-09

如何激励员工09-13

如何激励员工?09-08

如何激励员工的办法10-01

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工09-08

如何更好的激励员工10-04

如何激励你的员工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