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发展史

时间:2022-03-17 13:18:42 质量管理 我要投稿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由来已久,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经很难寻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自古以来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确定什么样的果子能吃无毒;狩猎者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树木是最适合制造弓箭的。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管理知识一代代的流传下来。

  近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1、其主要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在计划与执行职能之间增加一检验工序,以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标准等方面的贯彻情况,产生专人负责,专职部门。

  2、挑废品,100%检验,增加检验费用;事后检验,无法预防和控制。

  3、起始于20世纪初,到20、30年代。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由 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需品的特殊需要,单纯的质量检验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美国就组织了数理统计专家在国防工业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数理统计专家 就在军工生产中广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生产过程的工序控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保证和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后来又把它推广到民用产品之中,这给各个 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1、1924年美国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的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3、20世纪30、40年代。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最 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费根堡姆。1961年,他在《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强调执行质量智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 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 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1、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强调人的积极性,仅仅依靠检验和统计方法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2、20世纪50年代。

  根据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著名的麦肯锡公司将这些公司划分为四个档次:

  一、检查

  这一级别的公司将质量的好坏完全交给了质量检验部门,管理水平很低,相当于质量检验阶段。

  二、保证

  在生产过程中就开始通过关注工序和流程来保证质量,质量目标由生产部门来实现,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制造领域。

  三、预防

  这一级别的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设计对生产的影响,出现了面向客户的特征,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开始与供应商紧密配合,从原材料开始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因而能大幅度地提高质量并且降低成本。

  四、完美

  在这个级别的企业中,质量受到极大的关注,质量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每位员工都竭尽全力寻求提高质量的途径,并始终如一地面向外部客户,最大限度地优化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追求卓越以使客户满意,相当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拓展】相关特效

  质量管理的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关于质量的概念包括对社会性、经济性和系统性三方面的认识。

  质量社会性:

  质量的好坏不仅从直接的用户,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

  1、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

  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不讲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从管理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标准的一部分。技术标准主要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半成品标准、产成品标准、包装标准、检验标准等。它是沿着产品形成这根线环环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质量,层层把关设卡,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都是以产品标准为核心而展开的,都是为了达到产成品标准服务的。

  管理标准是规范人的行为、规范人与人的关系、规范人与物的关系,是为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服务的。它包括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经济责任制等。企业标准化的程度,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力求配套。二是要严格执行标准,把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质量、人的工作质量给予规范,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三是要不断修订改善标准,贯彻实现新标准,保证标准的先进性。

  2、强化质量检验机制。

  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以下职能:一是保证的职能,也就是把关的职能。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二是预防的职能。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为控制提供依据,发现质量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三是报告的职能。质量检验部门将质量信息、质量问题及时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为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

  要提高质量检验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原始记录,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责任分明,实行质量追踪。同时要把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检验人员不但要负责质检,还有指导生产工人的职能。生产工人不能只管生产,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要先进行检验,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三是要树立质量检验机构的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下,任何部门和人员都不能干预,经过质量检验部门确认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

  3、实行质量否决权。

  产品质量靠工作质量来保证,工作质量的好坏主要是人的问题。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积极因素,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质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质量责任制或以质量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是提高人的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生产产品,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同时获得自己经济效益。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就是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在质量问题上实行责、权、利相结合。作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首先要对各个岗位及人员分析质量职能,即明确在质量问题上各自负什么责任,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其次,要把岗位人员的产品质量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兑现奖罚。对长期优胜者给予重奖,对玩忽职守造成质量损失的除不计工资外,还处以赔偿或其它处分。

  此外,为突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实行质量否决。就是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干部职工的一项硬指标,其它工作不管做得如何好,只要在质量问题上出了问题,在评选先进、晋升、晋级等荣誉项目时实行一票否决。

  4、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设置质量管理点或质量控制点。

  质量管理点(控制点)的含义是生产制造现场在一定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要因素等采取的特殊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厂处于很好的控制状态,保证规定的质量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作出系统分析,找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并加以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开展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借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让企业领导放心,让我们的客户称心!

  质量经济性:

  质量不仅从某些技术指标来考虑,还从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和消耗等几方面来综合评价。在确定质量水平或目标时,不能脱离社会的条件和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应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使质量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

  质量系统性:

  质量是一个受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例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同时又是涉及道路、司机、乘客、货物、交通制度等特点的使用系统。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多维评价的目标。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须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

  质量管理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大的进步,统计质量管理着重于应用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质量,发挥预防性管理作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然而,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许多过程、许多环节和因素相关联,这不是单纯依靠统计质量管理所能解决的。全面质量管理相对更加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质量管理整体性、综合性的客观要求,从过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

【质量管理发展史】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08-21

中国服装发展史03-07

美国CPA的发展史10-16

国内CAD的发展史11-12

CAD与CAM的发展史12-05

踏板操含义及发展史10-01

爱尔兰踢踏舞发展史09-04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11-11

鸡尾酒的发展史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