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

时间:2021-02-26 14:42:49 中考 我要投稿

2016中考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2016中考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

  综述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较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此11篇,从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博学笃志)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以及人生的感悟(子在川上曰)等多个方面反应了孔子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 《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

  [成语] 三省吾身

  [评析]

  孔子认为:君子需严于律己。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

  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当然,孔子还认为君主治国除了行为端庄之外,还应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这些都是治国不可偏废的条件。他还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尧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成语]

  [评析]

  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中曾讲说,这几句的话的另一种意思:”在人的十五岁时候决定学习的方向,三十岁的时候确定一生的原则,四十岁的时候对人生的目标不在动摇,五十岁的时候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六十岁的时候广泛听取多种意见,这样到七十岁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绝对不会做出逾矩的事情。

  温故而知新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成语]

  [评析]

  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成语]

  [评析]

  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贤哉,回也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出自] 《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成语]

  [评析]

  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 《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成语]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评析]

  此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兴趣者,爱好,好也。更高的境界,则是乐。

  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

  不义而富且贵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成语]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三人行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 《论语·述而》

  [译文]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

  [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评析]

  此则讲的是关于虚心学习的精神(态度)。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己;拿正确的道理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却不照自己。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择其善者而从之),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以至发生冲突。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三个人做事,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纪律、制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符合三人的制度,做事将不太会成功,或三个人、团体必然出现矛盾。

  子在川上曰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 《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成语] 逝者如斯

  [评析]

  不仅仅是惜时的自我感慨,还有对君子的劝告之义。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个背景,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然亦有一解,认为“逝”通假“誓”,学习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河流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这就不仅仅是惜时的自我感慨了,还有对君子的劝告之义。

  三军可夺帅也

  [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 《论语·子罕》

  [译文]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成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评析]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博学而笃志

  [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 《论语·子张》

  [译文]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成语] 博学笃志

  [评析]

  此则讲的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2016中考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相关文章:

《论语》名句解读08-27

Linux概念架构解读201608-27

Linux中的more命令解读201611-04

Linux进程关系最新解读201608-12

2016年司法考试改革解读08-15

《论语》及《孟子》经典语录解读之人生贵有恒08-29

2016考研专业硕士解读:法律硕士09-30

2016司法考试试卷结构解读09-06

2016新SAT算分系统权威解读09-15

2016年形象设计就业前景解读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