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语文改革发展路线解读及试题新动向

时间:2022-08-17 05:44:27 中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北京中考语文改革发展路线解读及试题新动向

  2016北京中考已经成为过去式,纵观今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务本求实、务新求变”,展望未来2017年中考的语文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以下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6北京中考语文改革发展路线解读及试题新动向,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2016北京中考语文改革发展路线解读及试题新动向

  今年的中考题延续了2015年的考题方向,新考题将成今后考试的新常态,我们可以把试题分为基础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来讲解。

  整体变点

  实际·发挥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试卷精选命题素材。各个板块的材料,都关注到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内容选进来,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如名着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板块中《论语》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再如《沙枣》中昂扬的奋斗精神。“基础运用”板块中的对联、书法,现代文阅读中京剧阅读材料等,无一不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展示平时的学习状态

  给不同层次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2016年试卷在总字数上较去年有所减少,在阅读量上做了减法,给学生充分展示所能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去年全卷字数为8400字左右,今年为7800字左右。从整卷总字数来看,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给予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试卷整体布局在保持以往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既突出板块的特点又关注各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默写在“基础运用”和文言文阅读中也有所体现。又如第一板块以春节为背景,突出了主题特点,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答题。

  三、关注学科整合,注重学生在实体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学习过程

  试题在突出语文能力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如修改慰问信,要求学生能用上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又如,情境表达题目情境,试卷设置了给外地朋友介绍北京特色美食,写连环画点评等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充分展示出来。再如,梅兰芳纪念馆以及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等,给学生展示所学提供了真实的情境。

  四、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卷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的考查,同时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如,第2题“窗花”考查的是汉字的间架结构。第20题、第23题让学生设置讨论题、谈出思考,是对学生阅读品质的考查。这些题目可以展示出学生阅读过程以及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文能力。第9题、第13题以及“奇妙的实验室”写作题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点评专家:

  王彤彦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教师

  基础部分

  基础·运用

  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的试题充分体现了对语文基础运用的重视,在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以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考查材料上,选取了“福”字、窗花、春联、慰问信、生肖等文化元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第4题给边防战士的慰问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导向,在传统文化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上,发挥了中考语文试卷的特有优势。

  在考查目标上,涉及了字音、字形、笔顺、书法、书写、词语、病句、对联、句子使用、古诗文默写等,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全面考查,体现了对九年语文学习全过程的考查,特别强调那些对语文学习有长久影响的语文基础,如汉字的书写、笔顺等。

  在考查方式上,延续以往的改革思路,避免单纯考查基础知识,而是在日常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试题情境化,考查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如:第2题,用窗花的形式来考查汉字的间架结构,颇有新意。第3题,在春联的张贴过程中,考查对偶修辞。第4题,在慰问信的修改中,考查字词句的使用。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与生活结合、与文化结合、与阅读写作的实际应用结合。体现了《学科改进意见》中提到的“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今年的基础知识试题还体现了一定的选择性。如:第1题,四幅“福”字,有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和现代书法家刘炳森的,涉及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基本书体,由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说明书体和选择的理由。

  今年的基础知识试题还尝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如:第4题,慰问信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对学习结果的考查,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也是对学习方法的考查。这将对教师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教师注重基础,注重应用,注重综合,使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灵活高效。

  点评专家:

  吴 东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高级教师

  名著

  2016年中考名着阅读试题,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版块出现,与以往名着阅读试题相比有传承,又有突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朝花夕拾》也是鲁迅的经典作品,其中很多人物身上也体现出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2、强调读整本书,再现学生的阅读状态。今年名着阅读与2015年相比,分值增加了三分,涉及到《论语》《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三部作品,虽然分值、考查作品数量和文字量都有所增加,但并不是要增加学生机械记忆,而是鼓励学生课外的阅读。如第11小题要求学生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不是要求学生翻译每一则内容,而是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把“治学”“治国”以及其它内容进行区分,能读懂作品即可。对《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的考查都注重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如第12小题要求考生写出《朝花夕拾》中相关作品里的人物形象,第13小题要求考生写出尼摩船长挽救鹦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事情,这些试题只要学生读过整部作品就可以回答,不是局限于作品中的某一个人、某一处情节的细枝末节。这些试题可以再现学生阅读作品的状态,意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3、强调阅读名着应多样化。名着考查面进一步拓宽,内容进一步扩展。从所选作品来看,既有古代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论语》,也有现代散文的经典代表《朝花夕拾》,又有外国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作品形式、体裁、内容更加丰富。

  4、强调名着阅读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影响。阅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阅读影响读者,其中人类所共有的优秀品质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量,如《论语》中有关为学之道和治国之道的内容、《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挽救鹦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做法,这些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神力量,应引导学生去借鉴、去传承。

  点评专家:

  李 蕾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一级教师

  阅读部分

  阅读板块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注重在试卷中体现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注重加强试题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从而展示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积累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代文阅读与课外文言文阅读有机整合,综合考查学生对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一、选材内容

  1、文言文阅读选择课内文章《三峡》,将课外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作为链接材料与现代文组合成阅读的多文本。

  2、说明文阅读采用较为复杂的多文本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沙枣》一文,赞扬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品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4、议论文的选材与名着阅读部分《论语》形成联系,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凸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命题形式

  1、文言文阅读中,注重展现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过程。试题不拘泥于对于字、词、句意的考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清荣峻茂”的画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的能力。

  2、多文本阅读,第一次将现代文语段、图形、课外文言语段组合为多材料阅读文本,不仅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信息、并得出有意义结论的能力,而且注重考查学生根据已知进行推理的思维能力。

  3、试题注重设置情境,突出问题意识。在多种材料组合的文本阅读中,设置了梅兰芳纪念馆中“兰花指”展板的情境,与学生的社会大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建立联系,体现出试题的实践育人的特点;文学作品阅读中让学生发现值得讨论的内容,并设置讨论的问题,是在2015年同类试题基础上的发展,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评专家:

  富霄菱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

  夏 满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作文

  贴近实际,考察过程,评价育人

  今年北京中考作文命题在全市教育深综改的整体背景下,继续深化改革,在四个方面有体现出极强的探索精神。

  一是贴近生活增强展示性。中考要考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积累,作文命题的第一步就是能让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这个基础上再考察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今年情境写作中给外地朋友介绍北京特色美食的题目让学生取材身边的北京生活,大作文中以“读书·实践·收获”为题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取材学校生活中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学生动笔写来都能顺畅入手,充分展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素材的加工能力。

  二是丰富选择增强适应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篇树叶”,考场上的学生也存在各不一样的个性差异,写作作为中考所有学科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一题定高下”的做法会造成对全体学生的不公平。为规避这种情况,大小作文都提供了2个题目。情景作文中介绍特色美食的话题,生长在北京的孩子非常适应,阅读连环画点评诸葛亮的话题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大作文中的“读书·实践·收获”命题作文关注所有中学生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奇妙的实验室”命题作文让学生对发生3D实验室里的故事展开创造性想象。大小作文题为不同经历、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表达的空间。这些题目,有记叙,有说明,有议论,有的不限文体,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表达个性差异。

  三是关照过程增强导向性。北京教育“深综改”要求各学科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进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也一直倡导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关注生活,积极实践。大作文中的两个题目强调将读书与实践密切联系,将学校学习与科学场馆体验密切结合,考出了北京教改的导向;情境写作的两个题目强调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加强课外阅读,考出了语文教学规律的要求。这些题目是对考场内学生过往学习过程的考察,也必将是考场外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有力引导。

  四是价值立意增强思想性。立德树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宗旨,作文命题在考察学生知识储备、学习积累、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能充分考察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作文题的素材范围充分体现了先进的价值观导向,在情境作文中,连环画的情节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浓烈的爱国情怀;给外地朋友介绍北京美食,要表现的是学生对家乡的自豪、对他人的友善。大作文中3D实验室里的想象力求激活学生创新创造的思想,这正是“北京精神”中倡导重要价值。写作是“我手写我心”,写作过程也能够促进了学生内心世界在爱国、友善、实践、创新等主题的表达中得到净化与内化。

  点评专家:

  郭 锋 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校长 特级教师

【北京中考语文改革发展路线解读及试题新动向】相关文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03-30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12-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舞的发展08-26

2016年6月四六级听力改革新大纲解读08-30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解读03-25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潜力解读04-06

2016北京中考中招政策08-30

中考英语听力训练试题及原文材料04-02

2017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专家解读08-28

2023中考专业名词解读:名额分配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