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芭蕾舞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2-09-14 11:16:20 芭蕾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典芭蕾舞的基本特征

  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典芭蕾舞的基本特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典芭蕾舞的基本特征

  一、系统化

  古典芭蕾基训是经过美化和规范化了的动作系统,尽管动作的表现形式多动多样,但仍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自身的程式,在训练中尤其强调有序、标准和系统。虽然在世界各国的古典芭蕾训练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但又可从中清晰地找到其共通之处,甚至规定的动作和规范的教材。这一特征亦决定了古典芭蕾基训的最重要的教学要求,即十分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过程。古典芭蕾基训是经过上百年的实践证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基础性技术能力并满足其需要能力要求的。

  1.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古典芭蕾基训本身的系统性决定了教材内容的层次性。每门学科教学内容都有自身的系统性、阶段性和层次性。我们人类的认识也是从初级到高级不断深入,并创新进而推动科学和事物的发展。从这个认识实践过程来讲,我们学科的教育在遵循学生可接受性原则的一前提下,就必定是分阶段、逐步提高的。学科的教材内容要符合训练的系统性不能简单的处理、形成零碎的、割裂的教学内容,应该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古典芭蕾基训就是这样一套完备的、系统的,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教学体系。同时芭蕾以一种规范化的、系统化的、科学化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就显示着其芭蕾教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是符合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运动规律,能够成为人体技术能力基础训练及提高的训练体系。在芭蕾教学中,每一个练习的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课堂的教学条理清晰,动作组合层层递进,并且清楚、明确、有纲可循。

  2.训练的系统性

  古典芭蕾基训要求的原则和目的始终坚持和遵循一定的人体训练规律,组合的训练目的不仅要注意训练目的,还要考虑到其训练逻辑性,应该有计划性的根据学生的程度设定教学目标。初学芭蕾的学生的在教学上必须注意古典芭蕾的规范性之后,从简单的组合或者舞句开始学习,注重动作训练量的积累。而一位成熟的芭蕾舞者教学任务要在规范性的基础匕不断变化组合的动作,通过提高组合训练的难度来提高舞者自身专业的能力。

  另一方面,古典芭蕾基训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安排都是由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完成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能力来设定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如何能够自觉的参与教学中,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都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计划得到快速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科学性特点

  古典芭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系统、规范、严谨”的训练体系,另一方面,它至今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1.原地训练

  稳定性是古典芭蕾舞中各种基础知识之一,也是技术能力训练的基础。稳定性贯穿于每个动作、技巧、旋转、跳跃、空翻等等。相反,通过反复练习难度较高的技术技巧,稳定程度也会不断增强。稳定性也是比较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重心掌控能力和动作平衡呈现两个方面。

  在古典芭蕾基训中,对于人体重心的训练是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例如:从古典芭蕾基训中最简单的站位来看,从一位到五位都要求全脚放平地面,力量要均匀,脚趾不能抓地而要或者松开放长,倒脚亦是大忌。这时人体的重心要放在脚跟部位并保持住向下踩向地面,舞者的头部向上拨起,而正常人的在站立时重心是放在脚心部位的,从这点上,我们看出舞蹈演员芭蕾基训中的重心要求与正常人的自然重心是有所区别的。舞蹈演员在脚位练习时由于双腿保持外开,上身保持直立姿态同时重心就必须在脚跟部位。这种直立状态中的重心训练也是芭蕾基训区别于其它训练体系的重要的特点。

  2.移动训练

  舞者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找到自身中心点的正确位置,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舞训练中移动重心的训练或者完成中国古典舞在“拧、倾”状态中的各种技术技巧。因为如果一位舞者连自己正确重心点都不明确或者没有感觉,就很难脱离把杆做动作,或者出现独立完成动作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芭蕾基训过程中我们了解人体重心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是分析与研究舞蹈训练中平衡问题的基础。

  三、规范性特点

  从古典芭蕾艺术自身来看,芭蕾从最初起源于欧洲到最终走向世界,逐渐形成了六大公认的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也就是说芭蕾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艺术形式。它也随着社会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广泛吸收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与养料,促进了古典芭蕾艺术国际化的进程。然而,无论是那种风格和学派的芭蕾,最大的特点在其于对于其动作体系训练标准趋于统一。

  1.动作体系训练标准

  古典芭蕾的训练标准可概括为“开、绷、直、立”四大原则,它们亦是芭蕾舞训练体系审美要求。所谓“开”,就是指以人体脊椎为总中心点从上肢的肩脚骨、下肢带骨髓骨关节到脚骨关节的全部打开,并且这种“开”必须是自上而下的统一性的外开,不能只将脚尖打开而忽略了骸关节的外开性导致出现“抠胯”的现象。“绷”主要是指上肢的脊柱到下肢的关节和跺关节的绷直。“直”主要是指上肢的后背以及下肢双腿的拉直,也是在“开”和“绷”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审美要求。其中“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主要是对于身体重心的掌握。因为如果人体正常情况下没有“直”,也就找不到其自身的中心“立”主要是指从头到躯干以及四肢的一个整体的直立,是在前三个要求基础之上的升华,在具体的训练中头部向上提升同时双脚用力踩向地面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稳定的直立感。

  2.动作训练系统的规范性和优势性

  芭蕾舞动作训练标准的一致性对于培养舞蹈演员具有一定的优势。

  芭蕾舞训练体系是建立在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规则基础之上的,其规范性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如果不按照要求完成动作不但会影响身材变形、影响动作的美感,甚至会导致伤病的产生。

  从舞蹈训练的角度来讲,舞蹈技术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挖掘和培养舞者的身体的潜能,通过提高舞者的自身身体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些能力,去充分发挥舞蹈演员的身体功能,达到自如的完成各种舞蹈技术技巧,展示舞者的身体表现力。

  扩展资料:

  芭蕾舞的特征

  芭蕾舞根基特征首要分为体形特征、足尖技巧和高难技巧。

  足尖技巧指芭蕾舞演员的足尖技巧和脚尖技巧的使用,是芭蕾舞区别与其他舞蹈的显著特点,它凸起了演员修长的双腿和轻盈感,使芭蕾成为最活跃、最典雅尊贵,最斑斓的艺术。

  高难技巧:芭蕾的技巧在舞蹈中被公认为是难度最高、最难练。首要技巧搜罗扭转、跳跃、双人舞技巧等。扭转,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在膝盖处或脚踝处,做伸展行为,外旋或内旋。评判其动作质量,不仅看转圈的数目,还要看扭转速度和节奏以及竣事动作是否平稳、利落、标致。跳跃,分年夜跳、小跳、移动中跳等,最悦耳的跳跃是不仅跳得高、跳得轻、落得稳,还要把握好音乐节奏,手臂、头以及脸部神色协调一致。双人舞,技巧动作搜罗托举、支撑扭转和平衡三年夜类。其美感不是为了默示男演员的实力,而是凸起女主角在空中的轻盈超脱。

  体形特征分为“开”,任何姿态均要求双腿年夜胯关节向外打开,以扩年夜动作空间规模,使动作姿态更为优雅;“绷”,脚背必需绷直,脚面凸起,使腿的线条加倍修长、流利;“直”,根基站立和甩腿都要求连结笔直、不变、有力,使舞姿更为伸延、伸展、清爽。“立”,竖立挺拔向上,身体姿态要挺拔伸展,讲究形态美;“弧”,手臂要流利、呈弧形,手型应柔若无骨,呈柔和的圆形;“长”,演员的腿、脚及身体线条要修长。

  芭蕾舞的由来简介

  1847年,年轻的法国编舞家佩提巴被邀请到俄国担任舞者及编舞。佩提巴与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及编舞家伊凡诺夫,共同创作了天鹅湖、胡桃钳、 睡美人等不朽芭蕾舞剧。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也由此从巴黎转到了彼得堡,亦为俄国芭蕾舞的黄金时代。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发展。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当时出生俄国帝国剧院的芭蕾编舞家乔治·巴兰钦对美国芭蕾舞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他在1933年筹设美国芭蕾学校,1948年成立了纽约市立芭蕾舞团,为该团编作了无数经典创作,很多舞码至今仍由世界各国芭蕾舞团演出中。芭蕾源自宫廷贵族舞宴,裙长由垂地长礼服到膝下与脚踝间长度的浪漫派白色芭蕾舞衣至短到膝上数十公分的TUTU(由数层蕾丝或丝质做成的芭蕾舞衣),而由巴兰钦编的舞作,在服饰上有其坚持的特色,简单舞衣与创新芭蕾舞步深受生性不喜受束缚、爱好自由的美国人喜爱。

  芭蕾舞最早出现在五百年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意大利的贵族们在宫廷内观赏一种叫做“芭莉”或“芭莱蒂”Balletti(芭蕾Ballet一字即根缘于此 )的华美舞蹈,即是后来芭蕾舞的雏型。直到意大利的公主凯撒琳·麦德西 ( Catherine de Medici ) 嫁给法国亨利二世,才介绍意大利戏剧到法国,受她的影响,意大利音乐家与舞蹈家接踵而至到巴黎。1581年宫廷芭蕾综合音乐、舞蹈、剧本与舞台设计等,成为皇家娱乐中不可或缺的艺术。

  13岁便开始习舞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位卓越的舞蹈家。为了培养舞者及发展芭蕾舞艺术,他在1661年设立了历史上第一间舞蹈学校,这所学校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名为“法国国立音乐舞蹈学校”,属于巴黎歌剧院。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 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的基本要素。这种足尖站立的技艺,把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如:1832年浪漫派的芭蕾舞家玛丽·塔格里尼为了使女舞者的舞姿更完美,创新了用脚尖站立的技术。

  整体的外开性。

  芭蕾舞整体上的外开性,主要是由“开”、“绷”、“直”体现的。这与中国古典舞整体上呈现的“圆”形成了对比。

  “开”,通常指从双肩、胸部、胯关节、膝盖、脚踝关节对称地向身体的两边打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站立,两只脚尖是朝前的;而在芭蕾舞中,大腿的外开必须是从胯关节开始向外转开,两只脚的脚尖分别朝着两耳的方向,就是打开180度。而且在任何动作中,双腿和双脚总是向两旁打开的;不论是旋转、跳跃、踢腿还是站立,都是如此。外开的脚的位置共有五种,分别称为一位、二位、三位、四位和五位。

  “绷”,通常指从小腿经脚腕、脚背至脚尖要绷紧,在一条直线上。在芭蕾舞中,任何离开地面的动作,例如抬腿、跳跃、走步等,小腿至脚尖都要绷直,不可松懈。因此,在挑选芭蕾舞学员的时候,对脚的天生条件也有严格要求。

  “直”,就是从脖子开始经后背、腰部、膝关节至脚踝,一定要笔直,把身体尽力拉长。除非有的动作需要曲腿、弯腰或勾脚等,否则在动作或行进中都必须保持挺直。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延长肢体的线条,使之显得修长、挺拔而稳定;四肢也显得匀称和谐,增加了美感。

  独有的足尖技巧。

  芭蕾舞女演员的足尖技巧是特别令人赞赏的。这种技巧在世界上其它类型的舞蹈中都没有,显得异常独特。而且在芭蕾舞中,女演员经常占着最突出的地位,因此人们往往把芭蕾舞当成“足尖舞”。足尖动作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它要求女演员把身体的支点放在直立的脚趾尖上,而且自如地做出旋转、平衡等各种动作。例如高难技巧“弗艾得”(法语音译),一条腿直立在脚尖上,另一条腿在空中45度处“挥舞鞭子似的”带动全身连续旋转,因此也称“挥鞭转”。在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黑天鹅在诱惑王子成功之后欣喜若狂,一口气做了32个“弗艾得”。足尖动作不但增强了的技巧性和形体美,而且充分适应了芭蕾舞浪漫飘逸的风格的需要。它使女演员显得特别轻盈并有飞升之感。做足尖动作要穿特制的舞鞋,称为“足尖鞋”。

  手臂的弧圆形。

  芭蕾舞要求手臂从肩膀开始经肘部、手腕到指尖,成为一个弧形。手的位置共有七种,都是保持着弧形。即使是伸直的手臂,也不能笔直,而应略有弯曲。这似乎与整体的“开绷直”是相反的。而且不管做什么动作,,包括大幅度的跳、转等等,手臂永远是松弛的、柔和的。这种弧圆形的手臂姿势与挺拔的腿部动作结合,具有稳定的优美感。

  双人舞的扶举技巧。

  双人舞,在芭蕾舞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舞蹈技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芭蕾舞中,双人舞技巧的高超与精湛,是其它任何舞种不能比拟的,而且对其它舞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古典舞中的双人舞,就是近几十年借鉴芭蕾舞的产物。双人舞在男女演员的配合中,所用的技巧主要是扶与举。

  “扶”就是男演员扶持女演员做一些富有技巧性的动作;

  “举”就是男演员将做出各种舞姿的女演员举上空中。扶与举好像都是男演员的事,其实要靠二人密切配合,并且女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身体的能力。只有二人都能胜任而且配合默契,才能共同体现出优美的舞姿。

  扶举技巧十分符合芭蕾舞浪漫飘逸的风格,而且使这种风格更加鲜明突出。应该说,它是芭蕾舞本身的发展必然要形成的一种重要技巧。

  体形特征:

  分为“开”,任何姿态均要求双腿年夜胯关节向外打开,以扩年夜动作空间规模,使动作姿态更为优雅;“绷”,脚背必需绷直,脚面凸起,使腿的线条加倍修长、流利;“直”,根基站立和甩腿都要求连结笔直、不变、有力,使舞姿更为伸延、伸展、清爽。“立”,竖立挺拔向上,身体姿态要挺拔伸展,讲究形态美;“弧”,手臂要流利、呈弧形,手型应柔若无骨,呈柔和的圆形;“长”,演员的腿、脚及身体线条要修长。

  足尖技巧:

  指芭蕾舞演员的足尖技巧和脚尖技巧的使用,是芭蕾舞区别与其他舞蹈的显著特点,它凸起了演员修长的双腿和轻盈感,使芭蕾成为最活跃、最典雅尊贵,最斑斓的艺术。

【古典芭蕾舞的基本特征】相关文章:

芭蕾舞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0-20

芭蕾舞基本特征有哪些12-16

芭蕾舞有哪些基本特征11-10

古典芭蕾舞跳跃技巧训练11-24

芭蕾舞的风格08-30

现代舞的基本特征12-08

芭蕾舞蹈学习要领10-17

芭蕾舞旋转技术04-06

芭蕾舞舞蹈欣赏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