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8-12 11:35:10 公卫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正在备考中,为此,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最新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考试有帮助!

2016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1.杂环胺致癌的主要靶器官为

  A.食道

  B.口腔

  C.胃

  D.肝

  E.肾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资料表明,杂环胺可能与胃癌、乳腺癌、直肠癌和胰腺癌有显著关系,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杂环胺和结肠癌、前列腺癌有关,而在本题的五个选项中,C最为合适。

  2.适宜于用气管注射染毒的空气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人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苯

  E.氯气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毒理学常用的染毒方式有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注射方式。在经呼吸道染毒中,一般有吸人染毒(静式、动式)和气管注入的方式,对于气态物质,一般采用吸人染毒的方式,而对于固体或者液体,由于吸人无法完成且不易确定暴露量,因此采用气管注人。上述答案中,A、C、E均为气体,D虽为液体,但是挥发度高,可等同于气体,只有B为固体,所以答案为B。

  3.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

  A.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

  B.引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

  C.引起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

  D.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最低剂量

  E.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低剂量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指能引起所观察的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答案中的A、B、D、E都给出了具体的损伤指标,所以答案具有等同性,一个正确,全部正确。只有C没有具体说明是哪种类型的损伤,具有概括性,所以答案为C。

  4.LD50与急性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A.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正比

  B.1/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正比

  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D.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性剂量成正比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也就是引起动物群体中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数值越小,表明需要较少的该物质就可引起一半动物死亡,则表示这种物质的急性毒性较大。因此选项中A与事实相反;B:一般急性毒性评价不采用1/LD50;C:LD50值与阈剂量无关,这两个指标都是由化学物本身的特性决定的;E:LD50值与染毒剂量无关,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所以D为正确答案。

  5.使外来化学物易于经生物膜简单扩散的因素为

  A.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高,非解离状态

  B.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解离状态

  C.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小

  D.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大

  E.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非解离状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影响化学物经生物膜简单扩散的主要因素有:①化学物浓度差:生物膜两侧浓度差越大,化学物越容易经过生物膜简单扩散;②解离度:一般来说离子型化合物脂溶性低,且可能与细胞膜的蛋白质、脂质、糖之间发生离子反应,因此不容易穿过生物膜,而未解离的化合物易于通过简单扩散穿过生物膜;③脂水分配系数:化学物质只有具备脂溶性(即脂水分配系数较大),才易于穿过生物膜,不过脂溶性过强也会阻碍简单扩散,使化学物停留在生物膜中。

  6.毒物代谢的两重性是指

  A.一相反应可以降低毒性,二相反应可以增加毒性

  B.经代谢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D.毒物代谢可经过一相反应和二相反应

  E.经过代谢,毒性可增加(代谢活化)或降低(代谢解毒)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毒物代谢的两重性是指:外来化学物经过代谢转化,有的可以达到降解、减低毒性,但是也有些物质却可使毒性增强,甚或产生致癌、致畸效应。是为代谢过程对外来化学物作用的两重性。

  7.外来化学物的联合作用有以下四种,除了

  A.诱导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独立作用

  E.拮抗作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分为:相加、协同、拮抗抗和独立作用。分别表明了多种化学物同时暴露后对生物体毒效应方面的相互作用。而诱导的概念往往是指化学物作用以后,引起细胞内的酶、蛋白质合成或者一些细胞因子产生的变化,是化学物与生物体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化学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答案为A。

  8.在皮肤刺激试验中最好使用

  A.小鼠和大鼠

  B.大鼠和家兔

  C.家兔和小鼠

  D.豚鼠和家兔

  E.地鼠和豚鼠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毒理学研究的受试动物选择时,需要选择最敏感的受试动物,对于大鼠、小鼠、地鼠、豚鼠和家兔而言,豚鼠和家兔的皮肤较为敏感,对刺激物的反应性较强,因此在皮肤刺激试验中常采用豚鼠和家兔作为研究对象。

  9.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如下述,但不包括

  A.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特点及靶器官

  B.研究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的剂量一反应关系

  C.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D.确定受试物的致死剂量

  E.为制定其安全限量标准提供初步参考依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亚慢性毒性研究主要是观察在较低的暴露剂量下,长期接触受试物对生物体机能的影响。而答案A、B、C、E都是亚慢性毒性研究可以提供的信息,只有D选项所提及的致死剂量是急性毒性效应,在亚慢性毒性研究中无法观察到。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下列I勇附类型不属于以DNA为靶的诱变

  A.烷化剂作用

  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

  C.嵌入剂作用

  D.非整倍体剂作用

  E.对碱基结构破坏作用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化学物引起的遗传损伤的终点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非整倍体(染色体组损伤)。在答案中烷化剂(A)和嵌入剂(C)的作用都是与DNA直接结合,引起一系列变化;而碱基类似物取代(B)和碱基结构破坏(E)也直接对DNA造成损伤,只有非整倍体损伤不是直接作用于DNA,因此答案为D。

  11.体细胞突变可能的后果如下,除了

  A.致癌

  B.致畸

  C.遗传性疾病

  D.衰老

  E.动脉粥样硬化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体细胞发生突变可以带来一系列后果,如成年个体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会导致肿瘤发生,此外体细胞内衰老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或者与内皮细胞损伤、脂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就可能引起早衰、动脉粥样硬化等。而发育中的胚胎如果在器官形成的过程中相应细胞发生了突变,影响了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则可能会导致畸形。而对于遗传性疾病则必须是生殖细胞出现了问题,这种损害才会是可遗传的,因此C为正确答案。

  12.关于引发剂(启动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引发剂本身具有致癌性

  B.引发剂可与DNA发生反应

  C.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D.大多数是致突变物

  E.引发作用是不可逆的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化学致癌的阶段性过程包括引发、促长和进展三个阶段。在引发阶段,引发剂引起细胞遗传特性发生改变,引起基因或者DNA的损伤,因此引发剂一般都是致突变物,同时具有致癌性,而这种效应一旦发生,都是不可逆的。或者引发细胞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肿瘤;或者引发细胞死亡。因此A、B、D、E都是正确说法,在毒理学领域中化学物致突变和致癌效应都是没有阈值的,因此C是不正确的说法。

  13.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将环境因子和类别、混合物及暴露环境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分为4组,错误的是

  A.是人类的致癌物

  B.是人类的间接致癌物

  C.是人类的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

  D.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的致癌性进行分类

  E.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IARC的致癌物分类中,B类是指可疑致癌物。在选项B中提及的间接致癌物本身也是致癌物,只是因为其化学物本身(原形)不具有致癌性,而是进入机体,经过生物转化以后,形成的代谢物具有致癌活性,因此成为间接致癌物。所以B项说法错误。

  14.关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具有DNA反应活性

  B.在大多数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为非致突变物

  C.经代谢活化可形成亲电子剂

  D.一般具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E.作用一般是可逆的,需长期染毒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指化学物在肿瘤形成过程的某个环节发生作用,促进肿瘤形成,但是其本身不是通过影响遗传物质发挥作用,因此这些物质不会与DNA发生作用,也不引起突变和DNA损伤,这样的效应一般是具有阈剂量的,而且在作用早期,这种效应是可逆的,往往这些物质作用于肿瘤的促长阶段,而选项C“可形成亲电子剂”,一般亲电子剂都会与核酸(DNA)发生反应。因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

  15.外来化学物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主要影响是

  A.生长迟缓和功能不全

  B.畸形

  C.胚胎死亡

  D.着床减少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胚胎发育过程分为:植入期、胚期、胎期和新生儿期。着床减少或者胚胎死亡主要发生于植入期和胚期;畸形主要发生于胚期(该阶段为器官形成期);胎期的主要变化为组织发生和功能成熟;新生儿期的变化主要是功能成熟。因此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生长迟缓和功能不全。

  16.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

  A.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B.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E.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不明显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致畸作用是指在生物体器官形成期接触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生物体结构畸形,因此,器官形成期就是致畸敏感期,选项A、D为错误答案。另外在一定剂量下,化学物可以引起畸形,但是随着剂量的升高,可能引起胚胎死亡或者母体死亡,此时便无法观察进一步的畸形,反而可能畸形率下降,因此剂量一反应关系陡峭,C、E错误。另外由于物种不同化学物的代谢环节会有差异,致畸作用的种系差异也很明显。

  17.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用于进行免疫毒性检测的

  A.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B.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C.宿主抵抗力试验

  D.巨噬细胞功能试验

  E.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细胞恶性转化试验是一种预测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致癌性的短期体外试验,通过该试验来判断化学物是否具有致唐陛,而不是判断免疫毒性。

  18.一般对致癌物制定的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

  A.10-2

  B.10-3

  C.10-4

  D.10-5

  E.10-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一般的风险研究中,普遍认为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在百万分之一的水平时,人们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日常生活发生意外的几率。因此致癌物如果在一定剂量下,引起人群中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10一,与日常生活遇到的其他风险相似或者更低,则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