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

时间:2023-06-05 16:00:00 秀雯 护理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

  关于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相关人员需要进行了解和掌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供各位参考。

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

  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它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一种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不容忽视,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正确认知管理医疗护理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解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预期或潜在的医疗风险能够做出评估并将评估产出的有关风险告知患者。

  护理风险发生的环节

  有研究对护理风险发生的环节、人群、时段、意识等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

  1. 治疗、抢救危重患者、交接班、医护耦合性环节是高危环节;

  2. 操作不规范的护士、实习护士、年轻护士、知识老化的护士、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是高危人群;

  3. 工作繁忙、交接班前后、中午和夜班、节假日时间是高危时段;

  4. 主观意识过强、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高危意识;

  上述要素极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管理者应该有预警计划,及时识别风险,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

  护理风险识别

  常用的护理风险识别技术有三种:

  1、资料分析法

  通常从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入手,分析和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和人员等。

  2、工作流程图法

  包括综合流程图及高风险部分的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3、调查法

  工作中可以把后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流程图法便于直观分析、全面综合,调查法有利于了解风险之所在,并且可以补充及完善工作流程图。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即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把处置行为转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害怕风险呈报转变为积极呈报;护士将“怕出错”转变为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护士所实施的全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

  ( 1 )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严格制度落实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风险管理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核心制度、职业标准、护理治疗程序、药物治疗规范、新业务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规范、无执照护士及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制度等。

  ( 2 )加强风险监控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质量环节管理控制好,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建立风险控制组织,将护理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紧密结合起来。如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应有呈报、跟踪。发生频率高的阶段,输液高峰期、护士过于疲劳时应加大人力投入,合理配置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对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和患者身体危害的环境,应给予改善及行为引导,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3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化解护理风险也有意义,有些纠纷,护士在护理活动中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仅因患者单方面不满意引起。因此,认真听取患者的诉说和要求,理解他们的烦躁情绪、有效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4) 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的变化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的变化,一方面便于在护理管理各环节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可以在思想上先行。从管理层次上督促护士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同时也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及时应对风险

  一旦出现相应的风险,能够及时识别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从而避免危害的发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

  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

  目前,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分为4类: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法律因素。

  (1)人员因素:一些护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感不强,常常由于工作紧张、劳累、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工作失误。还有一些人员的护理技能偏低,护理经验不足,从而增加了手术护理风险。

  (2)管理因素:一方面,护理人员流动较大,工作强度大,极大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相关制度都未落实到位。因此,护理人员常常出现不该范的失误,如接错患者、器械纱布遗留、设备或物品使用不规范等。

  (3)环境因素: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不合格。

  (4)法律因素:由手术室护理失误导致医疗事故,产生医疗纠纷。

  2、护理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类:一是直接风险,二是间接风险。

  (1)直接风险是指由手术室医护人员造成的失误。常见的有人为因素,如导致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压疮或患者皮肤灼伤、体位不当等;

  (2)间接风险通常是指由医院的其它部门造成,如药房采购的药品不合格、后勤未及时维修手术室中的相关设备等。因此,按照护理风险发生的性质可将手术室中的风险事件分为四种:①差错风险事故:如查对、给药、输血、标本送检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②意外情况风险事件:如手术室突然停电、火险、病患的输液反应、患者意外跌倒等;③投诉风险事件:通常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④护理资料不详细、不全面、不及时。

  3、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1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行政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如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让护理人员提高合规操作意识,规范工作行为。同时,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宣教,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水平。

  3.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和其它科室相比,手术室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在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环节。除了要健全现有管理制度外,更关键的是要将制度落实到位,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她们的责任感。同时,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作出相应的处罚。针对由人为因素产生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必须要严厉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真正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3.3强化护理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

  护理风险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更能避免护理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医护人员的培训方案,逐步增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应经常组织培训、讲座活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授课;另一方面,应安排优秀医务人员到外院去进修学习。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3.4重视术前访视

  通过术前访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才能更好地做好防范措施。当接送患者出入手术室的时候,必须仔细检查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式和术前用药,确保工作无误。

  3.5跟班检查,及时防范

  通过跟班检查,能及时了解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还能察觉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防范。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负责不定期跟班检查。发现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护理人员,要积极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心服口服。

  3.6其它重要事项

  (1)术前要检查、核对急救药物的准备情况,如急救药品是否齐全,摆放是否正确、有序。同时,要检查药物的有效期,保证安全用药。

  (2)重视对手术室中病理标本的管理,器械护士负责保管在手术过程中切下的手术标本。术后,把标本装到含有固定液的标本袋内。并建立标本登记本,做好相关记录入,如患者姓名、标本名称、手术日期等,再签字。这些病理标本均由专人负责定时送检。

  (3)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要根据无菌手术、清洁手术、感染手术的顺序进行。

  (4)清点物品:术前、术后都要及时清点物品,保证物品的完整性。术中添加物品时要及时清点,同时做好记录。关闭体腔之前,应仔细清点,避免将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中。

【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相关文章:

企业采购风险管理方法03-22

纹身的护理方法05-15

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法12-29

护理分级方法介绍03-22

心衰患者的护理方法10-09

猫咪的口腔护理方法08-23

婴儿的正确护理方法12-08

中药饮片经验鉴别的方法11-10

护理伦理学的方法11-01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