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3-04-18 13:34:52 松涛 基础素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全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在工作中经常要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人打交道,要想协调好人际关系和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带动广大职工齐心协力抓好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其心理素质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全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者的心理素质就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及特征。一般来说,包括了解情况时的认知心理品质、运筹决策时的决策心理品质和组织管理活动方面的心理品质。这三种心理品质决定了一个管理者的心理素质。

  1.认知心理品质

  安全管理者的认知心理品质是指安全管理者在安全工作中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时的心理品质。作为安全管理者要想发现问题,查处生产现场的隐患和违章行为,首先是要善于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取得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记忆存储,然后再通过大脑的分析得出结论,才可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2.决策心理品质

  安全管理者的决策心理品质是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一般表现为安全管理者发现问题的敏捷性、分析问题的透彻性、判断问题的准确性和处理问题的果断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参与决策等。

  (1)发现问题的敏捷性是指安全管理者在工作中一是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工作现场的不正常现象;二是要能够预见企业生产、建设等方面有可能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三是要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现场各种习惯性违章违制行为。

  (2)分析问题的透彻性是指安全管理者对发现的问题分析透彻,能把全部原因找出来,不留技节。

  (3)判断问题的准确性是指在问题分析完毕后,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确定该问题存在的危害性和危害程度。

  (4)处理问题的果断性是指安全管理者在对各种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后,对重大、紧急的问题作出果断的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5)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参与决策是指安全管理者能充分地调动企业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形成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合力,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3.组织管理活动方面的心理品质

  企业安全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方面的心理品质决定了安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态度、说话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它包括以下内涵:

  (1)组织能力

  安全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知人善任,能够把工作能力强、懂技术的人配备到安全管理工作岗位上来;同时还应具有协调人与人、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之间关系的能力。因为各种关系处理得好坏将影响到安全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处理得好,安全工作就能够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关系处理得不好,有可能影响安全政令的畅通,形成所谓的"梗阻"。

  (2)宣传动员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企业安全管理者必须经常宣传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法令、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显得很重要。

  (3)自制能力

  作为安全管理者在工作中一要有感染力,二要能控制情绪。感染力就是在工作中能够以自身的行为带动广大职工;控制情绪就是在紧急关头能够镇定,有效控制情绪,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4)应变能力

  因为安全工作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面对问题和挫折,需要安全工作者积极去克服和排除。对一些紧急且较为棘手的问题能因时、因地,灵活地处理好。

  总而言之,安全工作随着生产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安全管理者的心理素质在安全工作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因此,安全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充实和完善自身心理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者。

  管理沟通的重要作用

  1.多角度决策

  沟通有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作为管理者,在对任何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时候,看待事情的角度总是有所偏移或者考虑的不够全面,有时候甚至偏离了实际状况。

  那么,管理者就需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让员工提出建议,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合理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减少偏差,提升管理者的判断能力。

  2.协调工作

  每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要求就越高。而协调就是通过沟通来实现的,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就不能很好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不能很好的分配资源,就容易带来效益的损失。

  3.提升士气

  管理者通过沟通,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士气。充分的沟通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通过沟通,对员工的工作也能有一个适当合理的评价。如果与员工之间能够有良好的沟通,就可以在做决策时,考虑员工的需求,做到有效的激励。

  4.减少误会

  管理者对于员工都是高高在上的,很多事情双方不一定能够达成共识,有时候也容易出现误会。这种情况就不利于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沟通,能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增强管理者对员工的了解,消除误会,即使达不到完全的理解,至少也能取得谅解。

  管理者的有效沟通技巧

  1.听所有声音

  对于民营管理者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的,一个正确的决策能够为带来不一样的发展。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赢得一个有一个的追随者,并且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没有什么比倾听更能让员工觉得受到尊重了,最好的管理者总是愿意倾听员工的想法。管理者在倾听的时候,不能只听“最大的声音”,要听所有的声音,认真听取所有人的信息和见解,还需要倾听他们没有说出来的信息。

  沟通是通过肢体和语言来表达的,良好的肢体语言更能表现出管理者在认真的倾听,恰当的脸部表情、专注的身体姿势等等,倾听需要真诚,而不是只是在等待一个说话的机会。

  2.过滤信息

  管理者在沟通的时候,要懂得过滤自己不需要的信息,挑出对自己有用的重点内容。要在一次沟通中,找出关键信息、方案,是管理者的一项核心技能,懂得总结归纳和过滤信息,才是一次有成效的沟通。

  3.结论前置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一定不止是倾听,管理者在向员工传递信息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最前面,不论这是个好结论还是坏结论。管理者需要一个关键的结论来引起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员工的精神,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传达。

  4.引起共鸣

  人与人的思想之间一定是存在差异的,管理者要善用隐喻或者是类比,引起员工的共鸣。假如员工对待工作总是马马虎虎,管理者可以这么说到:“如果这是一手术,你的病人因为你的马虎,已经死亡了”。通过隐喻或者类比来引起员工对问题的思考,常常会给予员工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

  5.事实说话

  员工对于管理者的决策都不总是认同的,在医疗行业里,有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医师,在没有看到自己想法里的错误时,对自己的想法总是坚定不移的。因此,管理者面对这种员工,要靠实施来说话。

  这是管理者经常会面对的问题,一名有想法的员工总是会质疑任何事情,所以管理者在用事实说话的时候要懂得三个要素:一是逻辑论证;二是讲话有情感;三是以身作则。做到这三点,管理者所说的话才更有说服力。

【安全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相关文章:

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09-06

高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内容分享04-02

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哪些11-12

导游应具备的素质02-28

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04-12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1-18

高层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10-27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12-19

企业员工应具备的素质11-02

员工应具备的基础素质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