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三大教学方法

时间:2024-04-03 08:47:39 进利 民间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民间舞三大教学方法

  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中国民间舞三大教学方法,欢迎阅读!

中国民间舞三大教学方法

  1、元素技巧教学法

  元素,也就是基本要素。所谓元素技巧教学,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部分提炼、分解成元素技巧动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就是目的明确,任务单一。其目的就是夯基础,找要领,其任务就是解决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象各民族民间舞中的旋转技巧,就必须进行单一元素性训练,才能保证旋转完成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如维吾尔族民间舞中的夏克转、跪转,鲜族民间舞中的垫步转、螺旋空转,蒙族民间舞的别步勒马转、海青式吸腿转等,都应进行单一性、重复性的元素训练。

  2、短句技巧教学法

  短句是舞蹈语言中一个短小且精巧的完整句子。所谓短句技巧教学,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动作同风格动作串连和组织起来,编排成连贯性的短句,以便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象民间舞中的诸多道具类技巧,就可以通过短句进行训练。如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手绢花、广东英歌的英歌棒、鼓子秧歌的伞。又如藏族民间舞中的热巴鼓、蒙族民间舞中的筷子、维吾尔族民间舞中的盘子舞、鲜族民间舞中的长鼓。如果光是在原地进行单一元素性练习,就会显得过于枯燥、无趣,很难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如果用短句的形式进行训练,再配上一定的音乐伴奏,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激情,使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又强化了风格。

  3、表演技巧组合教学法

  所谓表演技巧组合教学,就是将各类技巧融入表演性很强的组合中去进行训练。这类组合的编排,可从安排一些具体情节,也可以从情绪出发,给技巧的运用找到情感的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技巧、风格和表演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中有“舞”,“技”中有“情”,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力的教学目的。 上述三种民间舞技巧教学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从元素技巧训练,到短句技巧训练,再到表演性组合技巧训练,其教学规律也是循序渐进的。

  教学要点

  1、动作的起始

  舞蹈的起始动作对一个舞蹈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段民间舞即将开始的时候,学员应该跟随着舞蹈配乐迅速进入情感状态,根据不同的舞蹈特性表现出或喜悦,或激动,或忧伤,或慷慨;在舞蹈即将开始时,学员要准备好舞蹈需用到的道具,例如,扭秧歌的手帕跟彩扇;有些舞蹈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还要求一定的队形排列,在这种民间舞开始时,舞者们一定要事先排好队形,尽量做到美观大方,例如,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其场面之宏大,气氛之热烈,极度引人注目。

  2、主要动作与配合动作的单一训练和组合训练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主要动作进行深层次的练习与推敲,在熟悉主要动作技能要领之后,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组合,提高舞蹈技能。舞蹈跟音乐一样,音乐有其高潮部分,舞蹈有其经典动作,舞蹈的主要动作部分是一个舞蹈的精华,需要舞者加强练习,但是就像红花跟绿叶的关系,没有配合动作的辅导,主要舞蹈动作就不能尽显其美。

  例如,傣族的孔雀舞,景谷镇的孔雀舞,需要舞者边舞边唱,舞蹈步伐简单,主要是小碎步,它的主要部分是舞者模仿孔雀开屏,歌唱,小碎步需要自然完整的契合,整个舞蹈才能完整,绝美,令人神醉。由此可见,舞者在进行主要舞蹈动作训练时,一定要适量加强主动作与配合动作的组合训练。

  3、技能动作的特别训练与展示

  民间舞的特色在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技能,教材中编入的技能技巧是简要的概括,而民族舞中有大量的舞蹈技能,比如,在动作中要贯穿各民族独有的动律元素,跟上舞蹈配乐节奏特点,一个是技能素质的训练,一个是艺术情感素质训练,苗族的表演性芦笙舞这种舞蹈一般都不设规定动作,每个芦笙手都有施展个人技艺的机会。这类芦笙舞的动作以矮步、蹲踢、旋转、腾跃等为多。

  舞者的动作节奏多变,以迅疾激烈见长,有的还需要能完成较多的高难度动作。

  教学方式

  一、单一动作教学

  1、完整教学法

  把整个动作或成套动作从头至尾不分部分或段落完整的教授,叫完整教学法。它广泛运用于那些相对简单、易学的动作。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动作才使用完整法教学,只要在动作技术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的时候,都可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因此,事先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已学过的单个动作或联合动作,掌握新动作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条件等。例如学习藏族舞蹈玄子里的长靠动作,学生首先要掌握下肢的屈伸韵律和手臂的动作,这些都是实施完整教学法的基础。

  2、分解教学法

  按动作各时期的界限,把—个完整的动作沿横向拆开,分解为在时间上、部位上和方向上互相衔接的若干部分,然后结合起来掌握完整动作,这就是分解教学法。分解法主要用于较复杂的动作,其中包括联合动作。这些动作一般协调性要求较高,参与动作的部位较多,动作方向较为复杂。舞蹈中大部分动作是可以分拆开来控制的,这就为使用分解法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1)、按照动作部位运用分解法,一般先学下肢动作,然后学习上肢动作,最后上下肢配合成完整动作。如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教师就应该先教受脚下的动作,等学生完全学会了脚下的步伐,再学习手臂的动作。当脚底下动作掌握牢固的时候,配上手臂动作就比较容易了。

  (2)、按照动作时间进行分解教学就是进行动作速度的分解,一拍完成的动作用两拍来完成,而且在动作的每一个过程,都可停住,并进行讲解或纠正。如藏族舞蹈中的第一基本步,正常的速度是一拍完成一面,在分解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仔细的了解动作运行的线路,教师就可以一拍一步,用四拍来完成。等基本掌握后,再校正确的速度。

  (3)、按动作方向进行分解教学,适用于那些协调性较高动作的教学。这些动作主要表现在动作方向的不对称性,分解教学时先学一个方向的动作,再学习另一个方向自动作,然后将两个方向动作同步完成。如胶州秧歌中的八字绕扇,先学习一个手由前向后的环绕动作,再学另一个手由后向前的环绕动作,最后两手同时完成不同方向的环绕形成最终的完整动作。

  完整法和分解法各有利弊,究竟哪种教法更好?教学实践证明了废弃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种教法都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尽可能更好的了解每一种教法在什么情况下最适用。

  二、组合动作教学

  学习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时,不可能把所有的动作一口气教完,因此,必须运用分段教学的教学法。一般具有一下几种方法:

  1、逐渐分散法,就是每学习一段后及时附加到前面一部分内容中,把已经掌握的各部分动作及时合并起来,最后达到完全联合成组合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分段教学的基础上保持了局部完整的概念和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2、反复分解法,就是用“滚雪球”的方法,逐渐增加动作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要从第一个动作进行重复,直到成套动作学完为止。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教受的过程和时间会延长,但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动作记忆,并会对组合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3、汇总分解法,把组合练习中的所有动作拆分成单一动作。分开来一个一个教给学生,最后再进行汇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蹈组合。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短的组合练习,如果组合太长,学生很难立刻从整体对其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理论的理性化思维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用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几十年来,舞蹈教学方法在其传承的过程中,教学理论应当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而不应该成为其在探索过程中的羁绊,教师欲求教学方法设计和控制的科学化,必须对其教学内容的本质具有科学的认识,一旦认识有了偏差势必得不出科学的方法论,更谈不上科学的指导和控制舞蹈教学,相反,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中国民间舞三大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中国民间舞的有效教学方法11-29

论中国民间舞的技巧08-29

中国民间舞的风格与规格07-20

中国民间舞的风格特点11-16

中国民间舞的技巧浅析08-11

中国民间舞的技巧浅谈08-27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技巧08-30

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区别10-13

中国民间舞训练上的特点05-30

中国民间舞有什么特性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