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误区与伪文化

时间:2021-04-28 15:59:30 企业文化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的误区与伪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可能存在哪些误区?企业的伪文化有哪些?下面YJBYS小编为你介绍!

  事实上,企业的道德感与人文关怀和对秩序的尊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企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正式由于这种先天性的基因缺失导致了企业伪文化的泛滥,而企业的伪文化的泛滥又极大地破坏了经济规则与市场秩序,最终,使有着伪文化的企业遭到惩罚。

  一、企业文化误区

  了解企业文化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来辨别各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这样界定描述的正误和真伪就容易多了。当前,对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存在着多种误区。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识别系统(CIS)

  持这一看法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识别一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有哪些不同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是评判企业之间的差别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认为,企业文化一般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乍一看,恰好和企业文化的形象层、行为层和价值观层一一对应,虽然不全面,但多少还是有些道理。不过,如果对照上面谈到的企业文化的结构和由内而外的四个层面,我们就很容易判定:识别系统属于企业文化最边缘、最表象的形象层之中的一种。这种错误让我们联想起一个经典寓言——盲人摸象,抓住哪块说哪块儿,把企业文化互相联系、有机统一的四个层面机械地割裂开来,犯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全部的毛病。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在人们头脑中反映出来的主观意识。如果没有已经存在并成为一种大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就不会有CIS的产生,更不会有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

  其次,由于人们的认知状态不同、水平不同,在大家心目中的企业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反映,有时还会有扭曲的反映。但对CIS系统,则由于其外在表达的同一性,人们的认知度相差不多。

  再次,CIS系统可以把企业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以形象化、直观化、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出来,目的是要将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公众,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它所展现的只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有时候,企业处于竞争、战略等种种考虑,尽量避免将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外传外泄,而是通过媒介向外传播一些经过加工的信息。就像在国光苹果树的某个枝丫上嫁接一枝富士苹果,虽然后者也是这棵树的一部分,但它绝不同于甚至迥异于原先的树,如果我们根据这枝嫁接的富士枝杈来研究原来的苹果树,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距离真相之远何止千里!

  所以说,CIS不是企业文化,它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宣和外显,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是口号标语

  顾客就是上帝!效率就是生命!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安全第一,质量至上!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

  有不少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办公区张贴口号和标语,运用动听的词句,比如流行的名言和警句来鼓舞士气。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是偏离企业文化核心最远的了,它甚至还不如识别系统(CIS)距离企业文化的本质更接近。

  偏离企业文化同样很远的还有把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组织文艺活动当做企业文化,比如举行歌咏比赛、运动会,这些活动甚至连行为层都进入不了,更不要说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了。

  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维系统

  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维系统,因此把它分成企业理念、企业哲学和企业精神。这种观点认为,不同企业的思维系统是不同的',企业思维系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

  例如,某物业公司这样阐述他们的企业文化:理念是尊重客户,哲学是在竞争中求生存,精神是顽强拼搏,他们将对市场、客户、员工的判断视为企业文化。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将价值观层面的一部分内容当做了企业文化的全部,没有进行全面的探索和研究,它同属于盲人摸象之列。

  4、企业文化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有的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就是说,人类历史发展中所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思想,都可以看成是企业文化。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在讨论企业文化的时候,往往将马克思主义、孔孟之道以及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道德观念都当做企业文化来讨论和研究。例如,某些企业讲儒释道三家的经典论述直接拿来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

  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所有企业和组织共同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可以从这些财富中汲取营养,却不可以把它们称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像树根深深扎入土壤,并从中汲取水分和营养,发展自己庞大的根系,我们却不能把这片土壤称为树根。

  5、企业文化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定位

  即认为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定位,因而把有关企业所有产品的文化定位的内容,都统统称之为企业文化。例如,现在茶叶公司有茶文化,酿酒公司有酒文化,这种看法混淆了产品文化与企业文化。

  6、企业文化是纯粹的文化理念

  所谓企业文化是纯粹的文化理念,就是指有人把企业文化解释成为纯粹的文化形态的内容,也就是解释为非经济的内容、非企业形态的内容,单纯地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文化,似乎企业文化并不具有反映企业运行过程。

  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是要为企业服务的,它必须是从企业已有的价值观或指导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或者是要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饿实实在在的一种氛围。它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可促进发展的、可复制的品质。因此,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同化性,并且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应便于价值观的接受与认可,便于制度的实施,便于解决企业实际的问题,便于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实际上不能算作文化形态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内容。把企业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类型,与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是有根本性区别的,前者实际上曲解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总之,这些观点都不够全面。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和矫揉造作的文字,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如同知识本身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很多企业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的无形存在和作用。

  没有速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甚至包括大规模的导入,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

  二、伪文化

  西班牙一位印象派画家曾经画了一柄烟斗,但画的名字确实:“这不是烟斗”。很多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但如果未被大家认同,也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就如同画上的“烟斗”一样,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共同价值观。

  案例:小张的困惑

  毕业于某著名大学的小张被分配到一家生产加工肉类食品的大型国企,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地排在前三名,员工的待遇和各方面的福利保障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小张当初被分配到这个企业时为很多同学所羡慕。但在工作了一年以后,他却下定决心放弃掉档案与正在办理中的户口,应聘到了一家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担任市场部产品主管的职务。在临离开前,他的领导与他谈话,问他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并说企业的待遇和发展前景都不错,而且对小张也有重点培养的打算,这样一走是非常可惜的。小张发问领导:“您还记得我们刚来企业是您跟我们讲的话吗?您说对我们的一根基本要求就是要讲诚信,这是您本人和企业的一贯原则,对待消费者、同事、朋友都要讲诚信,不讲诚信的人是不能在我们这个企业中立足的,但您应该知道我们的产品都是用什么原料加工成的吧?”(小张所在的工厂主要生产火腿肠,但在加工中掺杂了大量的被淘汰的老母猪肉)。领导沉默半晌说:“这其实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啊,还是太年轻。很多时候现实是很残酷与无奈的!在我们的这个行业能够不被淘汰,而且还能够有这样效益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小张最后说了一句话:“我只是不能说服自己该如何信任您和这个企业!”

  来到新公司,小张干劲十足,入职仪式上老板的一番慷慨激扬的讲话更是让小张激动。老板说要在两年内让企业在美国上市,所有企业的员工都可以获得不同额度的原始股票,实行全员持股,只要是忠于企业、努力工作的员工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令小张感到只要按照老板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工作,企业一定不会亏待自己。小张的新领导市场部精力,来公司已经两年了,在工作上非常努力尽责,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很高,在与广告公司的谈判中一分一厘地维护这企业的利益,令小张十分钦佩。一转眼半年过去了,发生了一件让小张意想不到的事情:小张的领导在一次业务外出中发生了交通事故,一条腿粉碎性骨折,更令小张意想不到的是企业在处理这件事时,竟然以市场部经理合同到期为由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对其所受到的伤害仅是象征性地支付了2000元钱,然后就不再过问了。而且,令小张更为气愤的是,他在去老板办公室送文件时,偶然听到老板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在谈论这件事情时说:“他合同是不是刚到期,那就正好不要再续签了,免得惹麻烦……。”

  这一次小张没有马上跳槽,因为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

  本案例中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企业伪文化”。

  “企业伪文化”,指一种表里不一的双重或多重标准,由企业所有者或核心管理者个人建立的、不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行为不符或相背离的理念与行为方式总和。这种文化在形式上包装得和真正的企业文化一样——有愿景、有宗旨、有价值观、有精神,一样是生动华丽的文字,但企业战略中没有,企业制度中也没有融入,管理与经营行为中更是毫无踪迹。没有载体的文化注定是一种四脚朝天的文化,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的文化必定会成为皇帝的新衣。

  企业伪文化的类型,我们可以笼统地以“老板文化”与“政客文化”的概念加以概括。

  1、老板文化最充分地体现在民营企业身上

  在民营企业,老板文化具有相当大的强制性。老板个人的价值观与是非评价标准就是企业的标准,如同国家强制标准,碰不得、更改不了!民营企业能做多大、做多久,往往取决于老板个人的文化修养境界与能力边界,很多民营企业正是由于没有良好的文化结构而无法简历真正的利益结构,这是导致无数民营企业由高速发展变成高台跳水的症结所在,但这种宿命式的悲剧还在反复上演。

  老板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不统一性。很多民营企业在对员工价值观的灌输中都强调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但对这种忠诚和责任的要求与约束却是单向的:员工要无条件的忠诚于企业,企业却不存在对员工的忠诚,可以任意地解雇开除员工;企业要求员工更为自觉地多承担工作责任,但企业除了付给员工应得的工资报酬外却不愿承担任何责任。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也充满了对消费者的不忠诚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这样强烈的现实反差面前,员工不可能发自内心地认同企业文化,不被员工认同的文化最终只能变成老板一个人的文化,对于企业而言,便是企业的文化。

  2、 政客文化在某些国有企业及国有股份制企业中存在

  它的最大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与时效性。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多为政府委派,作为一种行政行为而非市场行为,这本身就决定了某些管理者自身所携带的“政治因素”要高于经济素质,这一属性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追求,在文化导向上更多表现为宣扬和倡导与企业经营脱节但却“与时俱进”的各种理念与文化观,并据此做出经营管理决策,以求得个人的发展。因为某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目标在于追求仕途的升迁,所以无法与企业的目标实现统一。另外,政客文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领导变了,文化也要变,变来变去的文化最终就是面目全非的文化,员工也就自然没有“文化”。所以,政客文化是企业伪文化。

  还有一部分企业,自身有明确的文化准则与追求,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管理方式方法及工具的了解与掌握,不知道如何将企业文化进行到底,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根本就发挥不出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在现实中,由于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文化导向日趋多元化,人们处于一种价值观混乱、信仰缺失、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直接导致了员工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很多员工缺乏或根本就没有信仰,唯有对个人利益中最大化或排他性笃信不疑,对企业与同时缺乏信任,在处理问题时没有信誉,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为处世原则。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纷乱,无法使企业的全体员工步调一致地朝一个方向前进。而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强有力的文化整合来塑造和改变企业员工的文化信仰与工作行为,以追求最大可能性的统一,从而以此来提高企业效率与获利能力。如果有文化但却不知道或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这种浮在表面上仅为少数人所认同的企业文化,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企业伪文化。

  企业伪文化是以个人和小团体牟利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所有的理念与行为都统一在这一前提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但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文化,不是老板和政客的文化,也不是企业内小团体的文化。

  企业文化之所以沦为“企业伪文化”,就在于其总是妄图以形式上的改变来掩盖其实质上对利益唯一性和最大化原则的追求,并希望以此来达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改善效率、提高获利水平的目的。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企业大多数成员往往对企业伪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识别能力,员工不是不知道、不明白,只是不愿说破而已。所以,以伪文化来管理员工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企业伪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有很大的关联性。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并不是某一个人意志的集中体现,二是建立在创业者个人价值观与追求基础之上的,融合了历任管理者的文化理念而最终形成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企业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不够合理的话,企业的历任管理者在强化和维护企业文化时还会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吗?同样,在挑选继承者时,对于价值观的考察标准与人选的决策程序如果不合理的话,还能够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吗?而这一切最终都要取决于企业的治理结构,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无法形成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的主要原因。

  企业伪文化对于企业的危害是一个隐性的、长期的过程,这种危害最终会以各种形式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领域与层面。当量变一旦演变为质变,曾经风光无限、辉煌一时的企业便会轰然倒地、灰飞烟灭。我们可以从无数垮掉的企业身上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一点。同样,由若干有着伪文化的企业所开展的经营活动,对市场及社会的危害也是不容低估的。

  在《大败局》这本书中,作者有这样一段极其深刻的论述:“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市场环境的现状,那就是对秩序的集体破坏以及只需对破坏者的报复。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太多的明星企业,他们一方面以一种百无禁忌的勇气创造和放大了市场的需求,成就了一段充满激情饿创业神话,而同时,他们的便无禁忌也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的道德规则,使现今的中国市场仍是一个流淌着无限商机而却始终缺乏秩序感与道德感的竞技场。在几乎所有的市场激战中,我们一次次地目睹到这样的景象:惨烈而无序的竞争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孕育出一位年轻而狂暴的盟主,而很快,一场接一场的“以暴易暴”又让市场最终成为一片无法继续的焦土。中国的保健品市场、VCD市场、白酒市场,竟无一例外。某种意义上,在这样的无序氛围中,任何的堕落、背叛、失踪乃至崩盘,便成了无须解释的宿命。吴敬琏先生曾经提出一个类似的命题——秩序重于利益。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自觉培育企业的道德感及对市场秩序的尊重,已成为所有企业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事实上,企业的道德感与人文关怀和对秩序的尊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企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正式由于这种先天性的基因缺失导致了企业伪文化的泛滥,而企业的伪文化的泛滥又极大地破坏了经济规则与市场秩序,最终,使有着伪文化的企业遭到惩罚。

  我们批判企业伪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能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寻到真正的根,使我们的企业能够永续经营、基业长青,使我们的员工在信仰与现实面前不再困惑迷失,使我们的管理者能够真正明白:“在自然规律与价值公理面前,一切的伪装与虚妄终将幻灭。”

  一位哲人说过:“若神不在,一切皆无。”

【企业文化的误区与伪文化】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的误区11-05

企业文化培养的误区10-08

关于企业文化的误区10-04

对于企业文化有哪些误区-企业文化的两大误区11-09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08-07

企业文化建设误区09-27

企业文化管理的6大误区08-18

企业文化的四大误区08-28

企业文化建设的五个误区08-28

企业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关系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