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太极拳的虚实

时间:2023-02-27 04:26:20 太极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度剖析太极拳的虚实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虚实转换,太极拳处处体现了虚实转换规律,习练太极拳要分清虚实。下面随着太极拳的虚实转换,深度剖析太极拳的虚实。

  虚实是太极拳对称关系之一,练习太极拳要分清虚实,这样才能练好腿脚功夫,及太极拳节节贯穿要领。

  练太极拳,先要明白什么叫“太极拳”。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开篇就道出了什么叫太极拳,“阴阳”也,即“分虚实”。

  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在《太极拳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无论内外、上下、左右都体现了虚实规律,特别是练太极脚上功夫时,虚实无处不在。

  太极拳中的“虚实”变化包括重心的变化

  太极拳中的“虚实”变化包括重心的变化、内劲运用的变化等很多方面,在这里先谈重心的变化,也就是说,在行拳走架中,始终要分清虚实,在虚实的转换中完成整套拳的习练。

  那如何做到虚实分清呢?也就是在行拳走架时,如何转换自己的重心位置,使支撑身体重量的两腿做到“全实”、“全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杨澄甫在《太极拳练习谈》中说:“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

  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在行拳走架中充分体现,练太极拳的虚实能提高太极拳技击能力。

  我把支撑身体重量的两腿之间分成1~5个点,也就是在行拳走架时,重心如何在这5点之间转换,做到“无过不及”。

  重心转换在行拳走架中基本分2种情况

  (1)其一是二脚着地的时候,二脚是“实中有虚”和“虚中有实”,二脚的虚实转换,也就是基本在2点与4点之间转换。

  前弓不能过2点,后坐不能过4点。例拦雀尾,由掤、捋、挤、按组成。右掤是前弓,重心在2点,捋是后坐,重心转换到4点,挤又前弓到2点,然后按先后坐转换到4点再前弓转换到2点。

  (2)其二是要换步,也就是前进、后退,或是变换方向。要使“实中有虚”的一腿转换成全实,而“虚中有实”一腿转换成全虚。这种转换的方法是先要使重心从2点转换到1点,或从4点转换到5点,使一腿为全实,另一腿为全虚。

  然后虚腿轻轻提起,向要落地的位置落下,落下后再把重心从5点转换到4点,或从1点转换到2点,使落地的虚腿全脚掌慢慢踏平,此时二腿又转换成“实中有虚”和“虚中有实”。

  董英杰前辈在《太极虚实之解释》中说:“如欲上右脚,则用意将身躯重心微移至左腿立实,右腿重力既移去后变为虚,即能轻便活动,提起迈步”;“若左足想上步,右足尖向外转移,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此时始分虚实,右腿立实,左足轻便。

  总而言之,如站定方式后,足不可虚”。董英杰前辈把虚实讲的很清楚,只有在1点和5点的时候,也就是全身的重量在一条腿上时,才是全实,另一条腿是全虚。两脚落地后就有虚实变化,就变为“实中有虚”和“虚中有实”。

  现在看一下“左手搂膝拗步”接“右手搂膝拗步”的虚实转换

  (1)先腰向左转带左脚尖外撇,左手外旋手心向上,右手屈肘随腰转。

  (2)然后把重心从2点平移到1点,注意左膝盖一定要向左脚尖的方向移动,使左脚为“全实”,右脚为“全虚”,同时左手向后移;(重心全部落在左脚,此时左脚变为5点)。

  (3)接着腰稍稍左转,带左手由下而上,右手弧形转至左胸前;同时右脚轻轻离地向前方迈步;随腰右转左手转至左耳边,右脚跟在前方轻轻落地,随即重心从5点平移到4点,右脚掌慢慢踏平;同时腰也右转到正前方,随转腰右手搂手过膝,左手转至胸前。

  (4)重心从4点平移到2点,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前推,右手向后略略下按至右膝旁。

  重心在1点和5点之间转换时,身体要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不能忽高忽底。正如恩师董世祚要求我的,在行拳走架时要做到“平进平出”。在换步或变换方向时,当重心转换到1点或5点,虚脚离地时,对地不能有丝毫蹬力,也就是不能借助于对地的蹬力把腿提起来。

  同样虚腿在落地时,要轻轻的落地,也就是落地的瞬间不能带身体的重量,落地后再转换虚实,要做到“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

  前弓到2点,后坐到4点,不能过,如过就形成失重,二腿不能产生前撑后蹬的劲,易为对手牵动,使自己失去平衡。(1、2)点;(4、5)点之间的虚实转换是在换步和变换方向时必须做到,这样才能做到“起落犹如猫行”,才能分清虚实。

  太极图由阴阳鱼组成。阴阳鱼是对太极图中阴阳各半的形象称谓。太极图中,以一条“S”形曲线分为二部分,其形似鱼,故称为阴阳鱼。

  其中黑色部分表示阴,称之为阴鱼;白色部分表示阳,称之为阳鱼。阴阳鱼互纠,表示阴阳相倚而不相离,既对立又统一,也反映宇宙世界阴阳双方的运动变化规律。太极图中的S曲线,亦称之为“太极曲线”。

  太极图中两条鱼形头部的小圆称为鱼眼。白色一边的小圆呈黑色,黑色一边小圆呈白色。白色象征阳,黑色象征阴,以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道理。

  太极图中看重心的虚实变化,从这5点的横截面上看,在圆中间的任意部位都包含着阴阳,即虚实,只不过是虚实的比例不同,表现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只有重心移到太极图的圆周上才是“全实”和“全虚”。

  重心的“虚实转换”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只有在行拳走架中懂得了“阴阳”,也就是掌握重心的“虚实转换”,才能练好太极拳,这是太极拳入门之要点。

  如何分清太极拳中的虚实

  太极拳中虚指的是松,是假,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虚,实指的是踏实,实实在在存在的。

  太极拳中的虚与实是由人体的重心移动而产生的。它们相互之间的转换是习练太极拳架、套路、推手较技等的动力来源,虚实转换的好,练拳就会耐久不疲;转换的灵,就会精神充沛。

  在习练太极拳时,能否掌握虚实的变化极为关键。如何在运动变化中处理好虚实的关系,体现虚实的特点,是太极拳的一大基本点。

  张三丰是太极拳始祖,对太极拳有很大的贡献,张三丰太极拳仍是现代人练习的核心拳术。

  张三丰《太极拳论》上有言:“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也就是说,我们太极拳的每一处都含有一对虚实矛盾。

  练拳时,手脚有虚实,行功开始有虚实,技击时敌我即虚实,发劲时蓄放即虚实,但千变万化的每一虚实又统一在大的虚实原则之下,即所谓中“总此一虚实”,这一原则包括“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懂得虚实分别,不谙虚实转换,就是不明白阴阳、动静、刚柔和不懂劲,就等于不的太极拳。

  把虚实分清,首先要把腰的虚实分清楚,然后的足的虚实,手的虚实,最后是一手一足的虚实。

  掌握太极拳虚实的关键

  一、要“半”不要“偏”,所谓“半”是指人身重心的偏心距未超出两腿间距的三分之一的范围而言的,这是一种位于方圆圈内的重心,是正确划分虚实的标准。

  所谓“偏”是指人体重心的偏心距已超出了上述范围,致使偏心出了方圆圈,是虚实分得太过的缘故。所以“半”就是有著落,不为病。“偏”则已无著落,是病。因此分虚实时要“半”不要“偏”。

  二、要“沉”不要“重”,所谓“重”是过于填实而产生滞的现象。“沉”是指虽为下沉,但仍能“自尔腾虚”,也就是说,“沉”是在上下相随之中产生的,如足下沉为实,而手上棚为虚,就可使实中有虚。

  因此“沉”不为病“重”为病。所以说分清虚实,要“沉”不要“重”。

  三、要“轻”不要“浮”,“轻”是在方圆之内使动作表现出轻而有著落。而“浮”是出了方圆圈使足跟浮起漂渺无著落,也就是虚得太过,因此“浮”是一种病象。所以,分清虚实时,要“轻”不要“浮”。

  四、三个无病的虚实;练拳时应该做到“双轻”、“双沉”和“半轻半重”三个无病的虚实。在这三个虚实中,又以“双轻”、“双沉”功夫比较细致难做,做不好就有流入“双浮”和“双重”的可能。

  这是要充分加以注意的。特别是“双轻”、“双沉”的功手和“双浮”、“双重”的病手,在手足转移中仅有毫厘之差,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这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可能发生。

  五、隅手是补救偏重、偏浮的重要措施,在个人单独练习时,是可以做到变换虚实而不出隅的要求的。也就是不致出方圆而发生偏重、偏浮的虚实。但是与人推手时,已关系到双方的事情,决不能凭主观愿望片面的想不出隅就可以不出隅。

  如果对方用采、列的隅手来硬拿、硬击,则自己有时也难免要出隅。因此,就不得不用隅手来补救,这种出隅的虚实,使之重新回复到方圆圈来,达到“半轻”、“半重”的虚实。

  太极拳虚实转换规律

  一、身体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相互转变

  太极拳的各个拳式,从起势到定势,身体两侧对称部位(如左右手、左右足、左右腰眼等)的虚实,都要相互转变一次或数次。对于这一点,大家要牢牢谨记。

  一般说,两足承担体重的多少要相互转变,两手着力的大小要相互转变,外形的开合、意念的倾注也要相互转变。简单的拳式(如“初收”),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转变一次,复杂的拳式(如“闪通背”),转变两次或三次。

  二、身体同侧手足的虚实上下相随

  陈鑫在“人身缠丝精图”的注释中说:“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陈氏太极拳图说》1986年影印本第75页)。

  就是说,身体同侧的手足,如左手和左脚(或右手和右脚),要么都是虚,要么都是实。这是由于在拳势运行中,身体同侧手足的屈伸和内气的收放常常一致的缘故;是以同侧的手足而论,不是与异侧的手足相比。同时,也体现出了太极拳上下相随的要点。

  比如由“倒卷脑”式转“白鹅亮翅”式,当左掌从胸前下按,左脚退步后坐时,右侧的手足,上则屈肘收掌,下则屈膝提足,右手和右脚都是由实变虚。及至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右掌向右额前方伸展时,右手和右脚又都是由虚变实。

  还应指出,以劲力的传递方式说,身体异侧的手足是相互联系的。就是左足(腿)和右手(臂)相互联系,右足(腿)和左手(臂)相互联系。

  如“单鞭”式,上面左手(臂)向左前推击为实,右手(臂)在右后防护为虚;下面左足(腿)前弓,左胯根和左膝窝圆撑,用力较小为虚,右足(腿)伸展蹬地,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到左手,用力较大为实。所以有的拳家又提出:“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

  三、前手和后脚常实,后手和前脚常虚

  这是就技击发放时两手和两足着力的大小而论的。就是说,拳势向外发放时,位处前方的某只手和位处后方的某只脚用力常大,位处较后的某只手和位处较前的某只脚用力常小。

  这里,两脚的虚实,不是以承担体重的多少做区分的标准,而是同两手一样都是以用力的大小做区分的标准。

  即使如“野马分鬃”式,在成势发放时,前腿屈弓承担体重较多,后腿蹬伸承担体重较少,但是,后腿(后脚)的用力,却比前腿(前脚)较大。所以此时的后腿(后脚)也可不称之为虚,而称之为实。

  结语: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是一项腿脚功夫,掌握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可以提高身体稳定性,使每个拳架更准确,虚实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深度剖析太极拳的虚实】相关文章:

深度剖析游戏的消耗性08-25

深度剖析市场营销思维03-17

深度剖析日本就业现状05-31

深度剖析如何理解游戏设计08-25

深度剖析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08-25

深度剖析游戏中的交互设计12-13

深度剖析平面设计中的引导设计08-25

深度剖析高职文秘行业核心能力培养08-25

深度剖析游戏文案策划的工作内容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