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宝宝在幼儿园中受的委屈

时间:2022-04-16 11:31:11 幼教早教 我要投稿

化解宝宝在幼儿园中受的委屈

  不少父母抱怨:才上几天幼儿园,孩子就多次向我述了他的委屈,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这的确令父母们很头痛,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孩子积累了一定的怨气,不去幼儿园了,那就有得头痛了。

化解宝宝在幼儿园中受的委屈

  父母该怎么做?

  专家建议:幼儿园如同一个小社会,学会同别人打交道,这也是让孩子去幼儿园学习的内容之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受些小委屈,回家向父母告状,可以根据孩子情绪采取以下的方法:

  1、要注意倾听:有些小委屈,孩子可能只要宣泄一下,父母听后,也只需作些简单地解释,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好的行为,即可;

  2、应冷静对待:有时,孩子发脾气怎样哄都没用,就得转移他的注意力,等过去了,再让他讲出来,并给他适当地安抚和解释;

  3、多沟通:不要每次接到孩子就匆匆离开,可以向老师多了解一些情况。发现问题,也不必紧张,更不必过于拘泥细节,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里身心愉悦地生活。

  有理有据

  1、孩子的遭遇真伪确认是第一位的。

  孩子很多时候会因为一些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是不真实的。

  例如孩子自我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那么就会把他们的责任过分夸大;

  例如孩子怕被父母责怪、笑话等等就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例如孩子表达能力不够使得问题在表述的过程中完全脱离了真实情况……

  诸如此类情况生活中并不少见。

  无论是幼儿园阶段还是上学之后,父母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安慰孩子(意不意外?)然后是确认事情的真伪以及过程。

  通过同学的父母或者直接询问老师都是可以得到更全面、准确信息的。

  沟通时候需要注意多问、多听,先不着急表态——自己的态度越是淡定对方就越是容易说出全部的问题,一旦自己有过激言行,对方会考虑到一些综合影响就有可能给你选择性的说。

  2、从“教育”本身讲理

  如果孩子确实是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那么我要从教育本身去跟老师交涉,而不要一味从自身处罚。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其他孩子都有了小礼物或者小奖励,而自己孩子没有获得。这个时候父母大谈自己自己孩子多委屈、遭受不公平待遇多难受,除了谴责的意味之外就只能是跟老师“要”一份补上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貌似得到了“礼物”,但是却失去了更多,例如规则意识、例如团队精神、例如自信和勇气的锻炼等等——因为他们相信父母可以替自己做很多事情,哪怕自己得不到的也可以通过父母争取到。

  所以如果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跟老师这样说会更好一些:

  1、感谢老师通过礼物来激励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2、对自孩子没有做到表示担忧和伤心;

  3、希望老师能够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再去争取一次;

  4、自己也会鼓励孩子去完成这样的一次机会。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感触,至于能否“提高”这种事情很难说,但是只要去做了,那么就是一种进步、一分收获。

  父母跟孩子老师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即我们去配合老师的同时也可以希望老师在能力范围内来配合我们。如此一来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而不是学校是学校(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上学后)的,家庭是家庭的,这两者之间没有交集或者交集太少都是不利于孩子教育的。

  而如果我们不从“教育”入手,那就是能从“气”入手了,那会怎样?

  无外乎要么逼迫、要么威胁、要么谴责……最终谁又能在这件事情上得到受益?

  没有受益的事情,我们何必劳心劳神去做呢?

  3、如果牵扯到了法律法规

  如果孩子遭受到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需要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那么事情其实反而更容易解决了——那就按照法律法规来解决就好了。

  除非问题很严重,否则只照章办事。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这点我不会劝家长冷静的,因为我本人也做不到。

  所以,“有理有据”第一步要确认事情的始末,第二步安慰孩子不要让孩子受到太多的负面影响,第三步跟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如果问题真的很严重,纵然我们做出了过激行为,那最终还是需要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

  不卑不亢

  所谓不憋不卡主要是面对三个主要对象:

  1、对孩子

  当孩子收到了委屈的时候,父母比较常见的表现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么无底线的去哄孩子,通过各种承诺、利诱来换取孩子的.心情转变;要么“谴责受害者”,孩子非但得不到安慰,反而被父母批评一顿,例如“为什么别人没事儿就你有问题?”“你怎么就这么多事?”……

  这样都不好!

  前者是培养“熊孩子”的毕竟之路,后者则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怯懦。

  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首先去安慰孩子,但是需要注意不要通过去过分的批评他人来换取孩子心理上的平衡,这种“精神胜利法”要不得。安慰孩子的重点在于让孩子相信我们“感同身受”,所以非常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请他们不要担心,因为孩子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都是最棒的,最优秀的,而且我们相信孩子还会更加的优秀的。

  让孩子相信无论他们遭受了什么样的困难,父母是他们最值得信任、倾诉、寻求帮助的对象,并且他们非常愿意这么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

  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做父母的才能够在未来给予孩子更多的积极引导和帮助。

  当我们判定问题需要去解决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讲我们会和他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有我们去给他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听取孩子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当然,用不用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最后让孩子相信我们最终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的。

  2、对家人

  这里怎么还跟“家人”有关系了呢?

  太有关系了!

  几乎大多数家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尤其是初期(没上学之前)意见是非常不统一的,这不光是在“学习”上,在礼仪、行为、品德等等方面也会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差异。

  比如去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起案例:

  一名学生跟其他同学闹了矛盾,问题原本都解决了,孩子们也都没事儿了,而且孩子父母都表示理解了,但是老人却发火了,会因为他觉得自己孩子被欺负了老师处理不够公平,并且老人不但很恼火,还自己跑到学校等放学后老师送学生出来上去就把老师给打了……

  这下简单的问题被超级复杂化了。

  普通的学生之间的矛盾,一下变成了违法犯罪案件了……

  所以,特别是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非常有必要跟家人明确处理意见,避免我们内部都意见不统一。而这个意见的统一过程最好不要当着孩子面进行,这其中的道理相信我们做大人的应该都能理解对吧?

  3、对老师(或者学校)

  当我们确认学校(老师)不是我们的敌人时,那就不要还没开始就剑拔弩张,我们是要去解决问题的, 而不是去打架的,所以当我们准备好了之后去交涉的时候尽量做到“就事论事”。

  除非对方难以沟通,否则尽量参考我上面说的“有理有据”处理。

  如果确认对方有不当责任,那么也尽可能“先礼后兵”,看对方的态度。

  真是这样的话,建议全过程尽量录音或者录像。

  因为我总觉得当下能够冷静说事儿的人好像不是很多了,搞不好大家就会暴走起来,到那个时候总是需要“证据”说话的,而不是嗓门的……

  其实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可以将心比心的思考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一个“胡搅蛮缠”或者“自怨自艾”的人,和面对一个“不卑不亢”的人,同样的交流,我们更愿意跟谁交流?更愿意相信跟谁的交流是有有意义、有效果的?

  很显然,是后者,不是吗?

  其实我们何必总是期待我们“对面”的人呢?我们自己也是可以成为那样的人的。

  因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需要去解决“人”!

  真的是要解决人,那就直接报警好了,何必“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您说是不是?

【化解宝宝在幼儿园中受的委屈】相关文章:

秘书如何巧妙化解会议中的尴尬10-10

化解价格异议的方法08-21

关于浅谈PPT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1-21

宝宝早教的八在误区分享11-22

宝宝辅食中应避免的食物08-14

“H”在日语中的意思08-18

在HTML中的tabIndex属性11-12

姜在中药中的作用08-22

色彩在景观中的运用10-27

配送在物流中的作用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