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有哪些(2)

时间:2017-01-07 编辑:琳钗 手机版

  大型芭蕾舞剧《牡丹亭》

  《牡丹亭》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中国原创芭蕾力作,剧撷取我国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的精华,通过舞者杜丽娘和两个精美化身的交融,表现人物奋力挣脱禁锢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内心世界,该剧曾先后在北京、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演出60场。

  舞剧《牡丹亭》选取昆曲原剧中男女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极其浪漫的爱情为主线,集中讲述杜丽娘为争取精神的自由、婚姻的自主,不怕穿越生死,执着追求真情真爱,从而彰显人性美丽和精神光芒的至情至爱故事。当晚的剧场里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演员们多次谢幕,台上台下依依不舍,场面十分感人。

  大型芭蕾舞剧《牡丹亭》是中央芭蕾舞团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于2008年5月推出的又一部中国原创芭蕾力作。该剧撷取我国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的精华,以情贯穿,通过舞者杜丽娘和两个精美化身的交融,表现人物奋力挣脱禁锢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内心世界。其舞蹈编排主线清晰,突出芭蕾舞蹈语汇的张力,音乐既选取了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也采用了西方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和原创作品,舞美和服装设计简约、空灵、唯美,舞剧中昆曲和芭蕾所造成的多元韵味相互交织,为芭蕾民族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该剧曾先后在北京、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演出60场。2011年8月,应邀参加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并担任开幕演出,以高水平的表演让西方世界惊艳,书写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篇章。

  中央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将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这一独具魅力、颇具美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中国芭蕾舞剧走向世界。芭蕾舞剧牡丹亭的创作正是在中央芭蕾舞团这种不断开拓进取的基础上,将中西文化相互结合创作出的一部经典作品。

  芭蕾舞剧《吉赛尔 》

  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得到了“芭蕾之冠”的美誉。这部舞剧第一次使芭蕾的女主角同时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舞剧是既富传奇性,又具世俗性的爱情悲剧,从中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两个侧面: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在第一幕中充满田园风光,第二幕又以超自然的想像展开各种舞蹈,特别是众幽灵的女子群舞更成为典范之作。

  《吉赛尔》由简.克拉里和朱尔.佩罗共同创作,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1787-1856)的《自然界的精灵》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东方集》中的诗篇《幽灵》,剧本由泰奥菲勒.戈蒂埃等人完成,音乐创 作由甘道夫.亚当担任。该剧于1841年6月在法国巴黎首演。

  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得到了“芭蕾之冠”的美誉。这部舞剧第一次使芭蕾的女主角同时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舞剧是既富传奇性,又具世俗性的爱情悲剧,从中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两个侧面: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在第一幕中充满田园风光,第二幕又以超自然的想像展开各种舞蹈,特别是众幽灵的女子群舞更成为典范之作。一个半世纪以来,著名的芭蕾女演员都以演出《吉赛尔》做为最高的艺术追求。

  舞蹈编导在《吉赛尔》舞剧中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人间,一个是神幻世界,它的诗情画意,鲜明地由爱情与死亡、生存与毁灭、光明与黑暗两个侧面构成,歌颂了一个主题思想,即真、善、美。

  由于剧作、编导、音乐家们独具匠心的修饰,给这部舞剧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观后自然激起人们对封建信条的鞭挞,对人性中的妒忌与偏狭抱以批判和蔑视。可以说该作品中的人物戏剧冲突“悲”得发人深省,“忧怨”得十分凄婉、而充满哲理。

  芭蕾舞剧《小美人鱼》

  是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应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之邀,以安徒生1836年创作的童话代表作《海的女儿》为蓝本,于2005年为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所作。该剧2012年9月于北京演出中国版本。

  舞剧的蓝本是安徒生创作于1836年的童话代表作《海的女儿》。舞剧完美诠释了美丽而忧伤的“小美人鱼”,着力呈现两个世界的对比,即单纯平静的海底世界以及复杂繁复的人类世界,是古典的期望与当代表达的最高融合。

  在《小美人鱼》舞剧剧情发展的脉络里,叙事的层次很清晰,将每一个人物都关联其中,一定要在不失去完整展现的同时又不失个性,否则会影响约翰·诺伊梅尔大师精心设计的效果。这就要求,所有参与的演员,无论角色的大小,在完成舞蹈动作的同时,充分利用音乐,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准确无误。

  《小美人鱼》整部剧不是“善良战胜邪恶”,那是古典芭蕾的旧式逻辑。在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根深蒂固,现代文明以来,他们一直在消除这种对立。本剧体现的恰是他们如何努力消除这种对立。剧中的“诗人”是安徒生的化身,他的眼泪再幻化为美人鱼,他是剧情发展的参与者,但却也只能是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全剧无恶人,无对立面,即便海妖也不是,它只是特定规则的守护者,并且将“选择权”“决定权”留给小美人鱼;而女主角小美人鱼尽管承受着身心的巨痛,甚至出尽洋相,但从未对“情敌”公主有过任何伤害之心,更不会伤及王子,小美人鱼对王子的爱不是去争夺或忍让,而是出于她对自己作为“人”的要求。难怪主创将小美人鱼的人生态度解读为“女性解放”,尤其是精神上的解放,而不只是“自我牺牲,成全他人”。最后,诗人与小美人鱼合而为一,人心向善的力量在星空中升华,“人”的灵魂得以永恒,而不是小美人鱼化成泡沫至灰飞烟灭。现代童话芭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愉悦,更多的是它与现实千丝万缕的联系,隐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西方文化与东方古老智慧是殊途同归了。

  芭蕾舞剧《舞姬》

  《舞姬》由俄罗斯剧作家彼季帕改编自印度诗剧《莎恭达罗》,于1877年首演,是古典芭蕾舞剧最辉煌时期的经典作品,对后世的芭蕾舞剧产生了深远影响。该剧讲述了武士在神殿休憩时邂逅一位舞姬,两人一见钟情。但武士之前已与公主订下婚约,公主得知此事后,设计令舞姬被毒蛇咬伤,奄奄一息。这时,舞姬又遭到了武士的背叛,她拒绝服用解药,从容赴死。武士在梦中与舞姬的灵魂相会,受到震撼,醒来后,他在公主面前拔剑殉情。

  由于《舞姬》情节紧凑,独舞与群舞的难度都很大,一百多年来,它一直被作为优秀芭蕾舞团的试金石。

  《舞姬》是古典芭蕾舞最辉煌时期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出现比《天鹅湖》还要早,对世界芭蕾的发展起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许多芭蕾经典作品都是在其基础上而变化衍生过来的,堪称世界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

  《舞姬》的音乐使古典芭蕾迎来了交响芭蕾的时代。这部比《天鹅湖》问世还早的《舞姬》被芭蕾舞界称为难度最大的芭蕾舞剧,也是考验一个芭蕾舞团实力的剧目。复杂的戏剧性与难度极高的舞蹈技巧尤其考验着编舞者与舞团的艺术实力。《舞姬》中的独舞、群舞设计得非常漂亮。群舞如行云流水,独舞曼妙灵动。其中“幽灵王国”的段落是芭蕾舞坛不可多得的精彩片段。

  芭蕾舞剧《木偶王子》(The Wooden Prince,1917年)

  木偶王子是巴托克于1917年创作的一部童话芭蕾舞剧,是按照一个匈牙利童话改编而成,是对以悲剧结尾的《蓝胡子》的一个松愉快地的回答。同样也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这部芭蕾舞剧,但几乎可以说是把《蓝胡子》的故事颠倒过来了。开始时,这对情侣彼此相距遥远,在克服了许多困难后,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中国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由辽宁芭蕾舞团创排于1997年的芭蕾舞剧,取材于江苏无锡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传奇故事:泉哥与老琴师的女儿月儿有了纯真的恋情,恶霸古四爷逞凶夺爱抢走月儿。月儿逃出古府与泉哥相会,气急败坏的古四爷把月儿沉下湖底。泉哥自残双目,将美丽的月儿永远存在心中。

  全剧分《翠竹掩月》《中秋揽月》《彩云追月》《古府蚀月》《黄泉沉月》五幕[1] ,时间为1小时40分。剧中人物的设定,情节的铺陈,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观众的欣赏口味。故事的紧凑、偏话剧表演方式独具特色,被誉为新世纪中国芭蕾舞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舞剧作品。

  该剧运用芭蕾形式,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了浓郁的中华民族舞蹈意蕴与东方式美感。主要演员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扎实的功底,表演细腻感人。

  芭蕾舞《二泉映月》描述的是一个民间音乐家的情感历程,表现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在巨大的欢乐、痛苦、悲怆、希望中发生的震荡、变化。剧本塑造的月儿这个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与泉哥所处的那个黑暗的年代、污浊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成为泉哥这样一个音乐家心中的圣女,创作的灵感之源。他们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对破坏他们爱情的黑暗势力的抗争成为全剧主题和贯穿情节的线索,而在大的社会环境得不到改变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成为这部芭蕾舞作品鲜明的主题,表现了善良的人性对黑恶势力的抗争,对自由的向往。

芭蕾舞剧有哪些(2)相关推荐